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0年12月02日

好美好亮的窗口

——盐都区加快推进新特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纪实

□王迎春 李庆山 陈加强  

走进盐都,就走进了魅力无限的开放窗口。走进盐都,就走进了自主创新的神奇沃土。10月15日,盐城市高新区新特产业创新创业载体四大平台一期工程如期竣工并投入使用。

11月8日,盐都区政府与东南大学签订政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盐都工作站”在高新区创新平台挂牌成立。同日,“上海东华大学盐城高性能纤维及装备研究所”、“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智能视频通信研究所”、“复旦大学软件学院应用软件集成开发部”入驻高新区创新研发平台。

11月15日,全市新特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推进会现场观摩了盐都区创新平台,市领导对该项目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日前,研创大厦、人才公寓、盐城科教城等重点项目基础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国家海上风电装备技术研发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该项目的引建为“盐都创造”搭建了高层次公共技术平台。

创新平台已成为盐都经济转型升级的“起跳台”。

策应决策,高起点快速度建设平台

今年5月份,盐城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在全市省级开发区建设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创新创业载体,以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集聚和壮大科技资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为策应这一决策,盐都区委、区政府强化领导,科学谋划,迅速组织人员到国内先进地区科技创新平台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出台了《盐都区新特产业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鼓励和促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创新平台建设的思路、措施及研发项目、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创新平台建设关系到经济转型升级,是盐都未来新特产业跨越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高度重视,步调一致抓好落实,做到“以快补晚”,在全市“后来居上”,盐都区委书记李纯涛反复强调。

7月9日,区政府常务会议明确提出,由盐城市中小企业园安排两幢、面积约两万平方米的大楼用于创新平台建设,筹建工作由区科技局总牵头,区住建局、西区管委会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盐都区委副书记、区长崔浩明确提出,“创新平台要按照‘全市争第一、全省创一流’的目标定位建设,为集聚科技人才资源创造条件,服务全区新特产业发展”。

高新区创新平台总投资8000多万元。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苏州金螳螂公司胜出,负责工程的设计、施工,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研发平台、科技创业平台等四大平台建设同时推进实施。盐都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顾其斌带领督查组定期深入项目现场督查指导。盐都区委常委、副区长冯明印从项目计划制订到实施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多次现场会办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到问题。区住建局、西区管委会对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给予全力支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区科技局全程谋划,综合协调,推进和服务项目建设。经过48天的紧张施工,创新平台一期工程于10月15日如期竣工。

进入高新区创新平台一楼科技展示大厅,其高品位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布局风格格外引人注目。这里突出展示了盐都风电装备、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及六个特色产业和十个专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创新创牌情况及发展远景等,令参观者感奋。

三楼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由科技信息、标准检测、人力资源、投融资担保、研发协作、创业孵化和工业设计等七个服务中心组成,主要为新特产业提供科技信息咨询及项目申报、产品检测及标准制定、人才引进及培训、投融资担保、产学研合作、产品策划及工业设计等服务。  

打造盐都办事最快窗口,塑创盐都服务最优品牌,这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服务宗旨和永恒追求。服务平台郑重向社会推出了“十项最快最优服务承诺”,深得企业及投资者欢迎。盐都区科技局局长肖刘蕊介绍,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转化创新成果的有效途径,今年以来,全区已累计组织实施国家星火、国家火炬、国家富民强县、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省科技攻关、省苏北专项、省创新基金等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8项,争取科技项目无偿资金8200多万元。

集聚优势,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

盐都区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发展高新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来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建设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围绕全区“2、6、10”产业定位,积极开展“招商引智”和产学研活动。盐都区科技局主要负责人带领招商人员先后赴清华大学、中科院、东南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引进研发项目。今年,全区6家新特产业园、50家企业与大院大所签订了研发项目合作协议。

在盐城市与东南大学合作共建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仪式上,盐都区政府与东南大学签订科技全面合作协议,并共同组建“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盐都工作站”。与此同时,东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纷纷来盐都建立研发机构并入驻办公,进一步服务和推进盐都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在东华大学盐城高性能纤维及装备研究所,王依民教授带领8名科研人员正全身心投入高分子材料研究活动,已帮助江苏神泰科技公司攻克了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生产线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中15项关键技术难题,有效推进了项目的实施。

盐都区已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家,省级研发机构18家(包括省级研究院1家、省院士工作站2家、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质检中心3家),市级研发机构38家。华锐风电正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海上风电技术装备设计开发中心、海上风电装备测试实验中心和江苏省风电设备质检中心。11月13日,华锐风电“3MW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已通过省专家组评审答辩,有望被评为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中联电气、泽田机械、坤泰勇杰、驰翔齿轮等高新企业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形成了一批企业实验室和研发机构的群体。中智环保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新材料研发中心。闳业机械、百斯特环境两家企业的院士工作站和中小企业园、神泰科技、恒力机床、剑桥涂装等四家博士后工作站得到省科技厅的认定。东南大学盐城风电装备研究院也正在启动筹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与盐城康杰机械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间歇式氮气保护炉项目,申请26项专利,已获授权18项,项目采用氮气保护、恒温控制技术,利用保温扩散、回收热量,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比国内使用的“推链式气氛钎焊炉”节能2倍以上,又提高了产品的焊接质量,项目实施后,康杰公司形成年产氮气保护间歇炉40台套,新增销售8000万元、利税2000多万元,产品出口美国、印度等国。

创新驱动,新特产业活力倍增

盐都区科技创业园内正在建设中的创新平台二期工程科技孵化大楼,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经竣工。

平台在拓展,创新在升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盐都区重点围绕打造全国第一、全球知名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建设华锐风电产业园;围绕打造华东地区最大通讯设备、电子环保循环利用产业示范基地和通讯产品集散地,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围绕A级标准,建设盐城中小企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凤凰科技园等3个“区中园”,以及位于乡镇的鞋机产业园、化纤机械及涂装设备产业园、输变电产业园、齿轮产业园、阀门产业园、医疗用品产业园等6个特色园区。目前,华锐风电产业园在建5亿元以上项目8个,电子信息产业园6家企业投产达效,盐城中小企业园已引进企业60多家,农产品加工园20万吨重啤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凤凰科技园已有4家软件企业入驻。6个特色镇创业平台都有一大批特色产业项目入园。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高新特产业发展层次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六个特色产业正围绕有园区、有龙头、有品牌“四有”要求,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共创科技示范项目、共塑特色产业品牌。大冈镇鞋机产业已拥有国家专利450件,产品销售占全国三分之一市场份额,预计今年鞋机产业实现销售可突破10亿元。“两大高新园区、六个特色园区、十个专业园区”是盐都区优势企业的聚集地,已成为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阵地和全区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盐都区把引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作为打造高层次创新平台的重点,正全力实施“531”高层次重点人才引培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引进30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新增高新产业产值100亿元。已成功引进韩俊良、龙兴元等一批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目前华锐在盐的博士就有20多位,随着国家级海上风电研发中心的建成,将形成6大实验中心,需要300多名专家人才。

盐都高新技术创业园被省科技厅确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服务中心,江苏华锐风电装备产业园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首批江苏省科技产业园。科技园区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盐都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又一个合作平台,将为更多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提供优良的环境。

创新平台为盐都区新特产业发展拉起强有力的引擎,新特产业已成为全区财税增收的重要支撑极。至10月底,全区二产实现产值超过100亿元,同比增长23%;完成工商税收15.8亿元,增幅为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