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1年04月02日

童年读书

□张光恒

小时候,父亲是大队的会计,勉强算是文化人,所以,隔三差五,会从镇子里往家里买些书,其中,不乏有些文学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耳濡目染,我爱上了读书。读时尽管囫囵吞枣,略知大意,所知冰山一角,但书中那瑰丽多彩、光怪陆离的文学世界,还是吸引了我徜徉徘徊,留恋其间,不忍离去。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读者不同,对作品的感悟、理解也会截然不同。实质上,有一千个读书的时段,也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读书,感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儿时读《西游记》,童心童趣,天真无邪,当然读不出书中的深刻内涵、微言大义,但以孩子的眼光去读,却能品味出书中别样的趣味。还记得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说:“那三藏低头合目,合掌垂泪道”,在童年的心田里,唐僧竟是如此的好玩,就象花枝乱颤的纯情少女,羞态可掬。想象里,他定是面皮白净、弱不禁风、举止文雅,动辄就会感怀伤悲,如富家小姐那般用袖子拭泪。想着自己能有这样的一个玩伴,倒也有趣的很,不知不觉,呵呵呵笑出声来。这却招来了母亲的白眼和父亲的喝斥:“你啊你,只看闲书,不学习了?”我犹自不理不睬,一个人沉浸在读书的乐趣里。后来,电视剧《西游记》拍摄放映,剧中三藏形象,竟与小时候读书时脑海中产生的人物形象,惊人得不谋而合,足见少年儿童的想象力,远比成年人要高远、准确得多。当读书时段发生了变化,今日读《西游记》时,倒会读到另外一些东西,譬如完善心性的禅理,丰富多彩的世俗风情等等,令人掩卷深思。但是,时下一些学者专家,在媒体上大谈“读《西游记》职场启示、商场《西游》ABC”以及类似的话题,好像名著成了专门指导如何工作学习、为人处事的参考书,牵强附会,让人的脑袋大了许多,实在乏味得很。

书不光医愚长智,也能医病强神。

小时候发高烧,卧病在床,从生产队开会回来的父亲,腋下夹了一摞《农村大众》报,看到我的样子,知道我爱读书报,忙把报纸放到我床头上,出去了。我急急坐起,翻到小说连载版,其时,正连载《泰山石敢当传奇》,其中,石敢当大喝“石敢当在此”,同妖怪决斗的场面,读起来,如在眼前,酣畅淋漓,痛快至极。一摞报纸读下来,感觉头轻目明,通体舒泰,似乎病好了大半,印证了“书能医病、亦能安神”的真理。

因为爱读书,小时候的我,比之同龄人,有着明显的心智成熟,领悟事理上,准确到位。这很令自己的长辈夸赞,邻居羡慕。细想起来,那丝轻飘的荣誉,全来自于书,真得感谢他们。

书籍的暗香,浮动在我自小到大的整个人生阶段,尽管有“书生意气、百无一用是书生”等世俗威胁论,但想到,能使自己的人生质量不在于多长、而在于多厚的书们,我还是毅然决定,在自己的心田里,永远留下一颗读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