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1年05月07日

服务作笔,谱写盐都生态曲

——盐都区环保局致力国家级生态区建设纪实

唐保山 陈翀 仓海

 

2010年,盐都区实现生产总值250亿元,人均折合5000美元以上;完成财政总收入53.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7.6倍和6.8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区环境质量平稳向好。累计削减化学需氧量2863吨、二氧化硫466.31吨;1个省控段面和3个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集镇功能区噪声值低于60分贝,声环境达标区面积达98%以上;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率达到100%;通过国家级生态镇考核初检1个,创建省级生态镇(街道)2个、生态村(居)2个,创建市级生态镇(街道)3个、生态村(居)6个……

2010年,我区被国务院三部委表彰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单位”,被盐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减排环保工作先进单位”和“十大类重点生态工程先进单位”。区环保局被区委、区政府评为2010年度综合奖,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机关效能建设五星级服务先进单位”和“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这些数据,令全区上下倍感振奋;这些荣誉,让盐都环保人深感自豪。“既要金山银山,更要水绿天蓝”,已成为盐都上下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合力推进生态建设的生动写照。

服务大局  生态创建唱主角

生态是生存之本,环境是发展之基。近年来,盐都区环保局围绕区委、区政府“生态立区”战略决策,坚持生态创建唱主角,把服务大局、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求实效,污染减排储空间。

——生态创建唱主角。2012年,盐都区要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区。这既是市委、市政府交给盐都的一项光荣任务,也是盐都成为苏北首家“无化区”后,自加压力,抬升标杆,快马加鞭地推进生态建设。作为盐都生态建设“先行官”的区环保局,主动履行自己肩负的神圣职责,动员全体干部员工不辱使命,坚持在生态创建一线唱“主角”。

继完成《盐城市盐都区生态区建设规划》后,该局又对全区“十二五”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细化分解了国家级生态县(区)5大类22项创建考核指标和项目,编发了《盐都区十大类重点生态工程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明确各级责任,全力推进创建工作落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截至2010年底,我区楼王镇已通过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调研;潘黄、盐龙街道创建国家级生态街道和潘黄仰徐、葛武郝荣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申报材料已经上报。全区已建成省级生态镇(街道)5个、生态村(居)7个,建成市级生态镇(街道)10个、生态村(居)57个,还成功创建了省、市绿色学校44所、绿色社区9家和1家省级环境教育基地。

2011年1月31日,全区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国家生态区动员大会,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全员参与,扎实推进生态创建工作,确保2012年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区。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该局把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力求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取得实效。经过不懈努力,2010年7月,盐都区被确立为全省首批16家、全市唯一开展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按照创建要求,确定把大市区饮用水源源头保护区和现代农业开发区沿线的8个镇(街道)、100个行政村、224个自然村,作为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连片整治的示范区域,项目工程总投入2530.4万元,面积达4.3万公顷,受益人口为26万人。至目前,全区连片整治的相关工程已有序展开,共建成垃圾中转站7个、垃圾池1074个,购置各类垃圾转运车116辆、垃圾桶2955个,4套村(居)污水处理设施工程相继动工,所有工作将于5月底完成,并于今年6月接受省级验收。第二批涉及12个镇(街道)150个行政村,项目总投入2500万元的连片整治工程又全面展开,年底前将实现全区垃圾四级处置全覆盖。

——污染减排储容量。节能减排,是盐都经济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命题。2008年以来,该局围绕省、市下达的总量减排目标,认真编制减排计划,对减排重点对象进行重点服务、重点监管,督促减排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削减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通过结构减排,关闭了祥福化工有限公司等饮用水源保护区内34家化工企业;通过工程减排,推动城南污水处理污水管网建设进度,提高全区生活污水接纳能力;通过管理减排,帮助指导江洲染整等一批企业,加大治污资金投入,新上一批污水处理设施等等。根据区长与市长签定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要求,区政府与各镇(区、街道)及区直相关部门签订了年度环境保护责任状,将减排指标任务分解到各责任单位和部门。2010年10月,经国家环保部核实,盐都提前完成了“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为全区经济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

服务项目  争先创优当参谋

江苏沿海大开发,带来了盐都经济的大发展。区环保局在自身实践中找准了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项目的切入点。

服务发展创品牌。该局从强化自身素质入手,先后下发了《盐都区环保局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实施意见》、《盐都区环保局关于开展“环境保护优先、集成服务优质”活动实施意见》、《盐都区环保局关于服务全区特色园区、特色项目工作指导意见》、《盐都区环保局关于创建学习型机关工作意见》。其中,《盐都区环保局开展环境保护优先,集成服务优质活动实施意见》还被市环保局转发至全市环保系统。对全局14名中层负责干部进行了轮岗交流,并组织中层干部集中进行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了环保队伍的综合素质。坚持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追求,激励创先争优,集成国家和省、市环保法规、政策,集聚环保技术、咨询、监测等专业资源,集中全局环评、审批、监察等服务力量,为全区企业和建设项目提供环保集成化服务,做到一般项目随到随办、重大项目跟踪督办、外资项目优先特办,审批服务达到“一站通”要求,监测、验收形成“一条龙”服务,日常监管坚持“一把尺”,全力打造“环境保护优先、集成服务优质”的盐都环保服务品牌,努力使环保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为全区经济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服务企业当“参谋”。“三大新兴产业、六个特色园区、十个专业园区”,是盐都优势企业的聚集地。为园区企业当好参谋、提供优质的环保服务,已成为全区环保工作的永恒主题。该局规定,对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一律简化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对龙冈、秦南等涉及饮用水源保护的镇(区)内需上报省、市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全部落实专人全程跟踪服务,解决困难,力争尽快拿到环评批复。去年以来,区内新上重庆啤酒集团盐城公司年产20万千升啤酒生产线、中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矿用电缆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区环保局为此落实专人,与省环保厅、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咨询中心及市环保局等单位沟通与协调,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最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确保了项目如期开工建设。

服务项目求效率。针对全区新建项目多、重点工程多的实际,该局把提高环保服务质量作为加强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区环境监测站、区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了区内三大新兴产业、六个特色产业、十个专业园区建设项目的环评和现状监测任务,全体工作人员在任务时间急、监测内容多、数据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并积极与市监测中心站协调,争取技术支持,按时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有效监测数据,及时出具合格的环评文件和监测报告。2010年,该局共为全区162个项目提供环评服务,审批服务建设项目145个,为企业提供环境监测报告133份、提供有效监测数据1277个,组织了对16个项目的“三同时”验收,接受企业和项目环保政策咨询530余人次。

服务民生  管护相济尽职责

民生无小事。区环保局以关注民生为重,履职尽责,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保护水源担重任。按照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盐城市新饮用水源地的批复》和《盐都区建设清水走廊三年行动方案》的要求,在全市率先落实了“清水走廊”河长责任制,并在新饮用水源取水口召开了“清水走廊”河长履职仪式现场观摩会,水源保护区内9个镇、52个行政村全部落实了河长监管责任,建立了联防联控网络。2010年以来,该局共编印《清水走廊建设手册》、《农村环保小常识》等宣传手册10000余册(份),树立水源保护区标牌、标识83块。组织全区270名村(居)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农村环境保护知识专题培训。全面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源普查,对水源保护区内144家非化工企业逐一进行了排查疏理,实行一企一档,建立了电子地图和电子档案,使全区水源保护逐步进入规范化管理程序。对蟒蛇河水域的23家非化工类污染源进行了专项整治,14家位于市区饮用水源上游二级和准保护区内从事化工经营的企业全部取缔到位,整治了部分违法建设项目和违法排污企业,确保了盐城大市区饮用水源的安全。

环境管护尽职责。该局坚持环保优先的方针,严把项目准入关口。2010年以来,利用环保倒逼机制,淘汰落后产能,调结构,促转型,有效劝退和否决了污染项目27个。强势推进环境执法,开展了“三项隐患”排查、化工企业转经营单位专项整治、污水处理厂专项督查、小浴室烟尘治理、大理石加工企业专项整治、重点环境案件后督查和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等专项行动,对重点查出的19项环境安全隐患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共整治各类重金属污染企业35家。作为全省15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之一的盐都,积极探索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全面发动到位、疏堵结合到位、政策引导到位、重点全禁到位、齐抓共管到位”的“五个到位”成功经验,得到了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去年全市夏、秋两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考核中,盐都名列全市第一。

致力打造“阳光环保”。至目前,该局已有109项环保行政权力在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盐都环保网站广泛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积极营造社会公众关心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浓烈氛围,已连续第三年在全省环保系统网站评比中获得第3名。2010年以来,该局共被区内外媒体采用环保宣传报道稿件133篇,先后3次邀请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组织环保服务行风评议。在此基础上,该局班子成员带相关科室负责人分6个批次到区内企业走访和调研,广泛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对环保工作的意见建议。通过局长接访、“金桥下访”、圆桌会议、信访调处和效能监察等举措,对区内群众反复投诉的环境信访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和整治,共出动检查760余人次,检查210余家企业,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5起,处罚金额30余万元,处理各类环境投诉513件,结案率达98%,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

生态文明,孕育政通人和;环境保护,创造美好生活。推进“无化之区”,迈向“生态盐都”,命题重大,任务艰巨。对此,区环保局局长王勇充满信心。他说,“环保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始终坚持环境有限、服务无限的理念,全力当好环境保护的‘守门员’,推进科学发展的‘勤务兵’。”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区人民的齐心努力,一个绿地常在、碧水长流、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盐都,一定会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