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1年05月10日
边读边想
□吴翠莲
最近,我重读了《红楼梦》,而刚开始看了一点的罗曼.罗兰名著《约翰.克里斯朵夫》,还不知道要读到什么时候。这两本书,做学生时就曾读过,是当小说读的;那时候记忆力好,一目十行地草草吞了下去,虽然精彩处也深深划杠,但注重的却是那漂亮的词藻。过了不惑之年,记忆力锐减,但理解和感悟的能力却大大增强;或许是经历了一些事,添了点年纪的缘故吧。
现在读书,我已经不再注重情节了。就拿《红楼梦》与《约翰.克里斯朵夫》来说吧,我并没有把它们当作小说来读,而是视为先人对生活与人生的深思录来读的,注重的也正是从前忽视的那一部分,浸透着人生苦难质朴的哲理。习惯了边读边想,读起书来就慢,而且时常手捧着书呆在那里。这自然是人呆,心却是不呆的,思想的触须在文字的边缘,一头抓住生活,一头抓住冥思,撞击着读书者自我的思想火花。
因为平常就喜欢读读写写,所以很在乎自个儿的小火花,想到了就草草地记在随手抓来的纸片上,点点滴滴地积累起来,日后或许就成了一篇篇小短文。其实,我边读边想的方式,还是跟《红楼梦》里黛玉姑娘学的。记得在第91回中,黛玉就宝玉与宝钗的关系,问过宝玉这样一番话,黛玉说道:“我便问你一句话,你如何回答?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他好,他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他好,他偏要和你好,你怎么样?”终于把宝玉给问住了。这使我从中受到了启发,读书还得有黛玉这种较真劲儿,把自己感兴趣或者有感触的文字,翻来覆去地想,去悟透它;这书就读得有滋有味了,才不会白读。
《约翰.克里斯朵夫》这部书,你很难想象是一位上个世纪初的作家写的,也很难认同它是一部小说,至少我现在的感觉是这样,书中充满着的是指南人生的大智慧。“所谓幸福,是在于认清一个人的限度而安于这个限度。”“不知道善恶不一定就不能为善,善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只有一般神经衰弱的人才把道德讨论不休。可是道德的最重要的规则便是不能神经衰弱。”这样的人生警句,比比皆是;其实,这样的书是值得我们读一辈子,且受用一辈子。
读书并不在于读了多少本,而在于你从书中读到了多少,悟出了多少。边读边想,才能获得书里书外的思想与智慧,边读边想,才是境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