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1年08月16日

科技特派员,让科技之腿插入农业园区

新华日报记者 杭春燕

近日,在省葡萄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优质葡萄评比中,来自盐都区的仰徐牌“夏黑”葡萄一举摘得银奖。与此同时,仰徐葡萄在当地市场上也逐渐树立起好口碑。“目前,市面上一般品种的葡萄仅售三四元钱一斤,而仰徐‘夏黑’卖到15元一斤,还供不应求。”

串串葡萄“抢手”的背后,创新的科技特派员机制功不可没。

8月3日,仰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盐城市农科院科技产业处处长周步海面带喜悦地告诉记者:“4年创业,我们在老百姓眼中的形象也改变了。”

科技特派员,是盐城市政府为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而在科研院所与县区之间牵线推出的免费帮扶机制,盐城市农科院对口帮扶盐都区。周步海是位“老”科技特派员,曾在该区的步凤、郭猛、大冈、尚庄等镇都“蹲”过。不过,这样的经历也让他逐步感觉到一些弊端:科技特派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缺少对农民帮扶的连贯性;技术指导与专业研究往往“随机”结合,有的专家研究方向是果蔬,可能也要去指导养猪;更重要的是,因科技特派员属于单位“派活”,也没有什么绩效跟踪评价,一些人存在应付心理。

2007年,盐都区农委决定,创新科技特派员机制。在潘黄街道仰徐村试点,成立一个由科技特派员牵头、联合当地农民的农业示范园区。仰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由市农科院、仰徐村和20余位农科院专家以3:3:4的比例共同成立,投资200万元,5位原科技特派员成为公司核心成员。一个利益共同体让科技特派员与当地农民“绑”在一起,变“教人干”为“带头干”。

5位科技特派员都是果蔬专业的,潘黄街道又紧临城市,适合发展观光采摘农业,因此仰徐园区选择了种葡萄。专家种葡萄,出手起笔确实有气魄:一开始他们便精选了十余种优质品种,并采用了“促成然而,“讲师好当,种田能手难做”。几年的酸甜苦辣,也实实在在给周步海们上了一课。他们根据专家推荐和书本知识选择了十多个品种,但真正到去年大面积挂果,才发现有些品种并不适合。“比如‘维多利亚’,口感、品质都不错,但果色青黄,不符合我们当地人爱深紫色的消费习惯;还有一种‘巨玫瑰’,有着玫瑰般的香味,但跟优质精品还有一定差距。”

立体种养,更是在实践中将了他们一军。“我们以前都知道葡萄架下可以立体养殖鸡鸭鹅,既可以吃虫子,动物粪便又是有机肥,还能增加园区经济效益。”但养了一段时间的鸡后,这些“科技农民”发现,葡萄架下养鸡其实并不合适:鸡爱“刨塘”,经常会把葡萄根刨出来了;鸡会飞,常飞到葡萄架上啄葡萄……后来,他们将鸡调整为鹅,不仅没这些缺点,而且吃草量大,“实践下来,比较适宜。”

“老实讲,书本知识与实际还有个结合的过程。”一直密切关注着该项目的区农委副主任沈德志向记者坦言,园区的曲折故事一言难尽。事实上,专家种葡萄压力非常大,附近种葡萄的专业户很多,如果他们种的葡萄还没有老百姓长得好,不难为情吗?还怎么让老百姓相信他们呢?

兢兢业业中,公司不断摸索、不断调整,到去年逐渐步入正轨,5万斤“高价”葡萄全部销售一空,今年预计产量要翻番。不过,企业4年来并未分过红,赚来的钱全部用于继续投资,目前园区总投资已达500万元。

去年底,仰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当地90多名农民成立了盐城市新民葡萄专业合作社,只要社员采用统一的技术指导和统一的质量标准,就可以免费共享他们的“仰徐”商标。“我们的宗旨绝不是圈一块地、赚几个钱,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在这里,只是希望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帮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周步海说。

对于这些特殊的科技特派员,当地农民怎么看呢?仰徐村副书记董兆富告诉记者,过去,责任心不强的科技特派员,常被群众私下戏称为“点水蜻蜓”。现在,他们长期扎下根在这里,农民不仅可以打工赚钱,还能学到一技之长。村民李绍周曾经在园区打工一年,后来便自己出来种了40亩的葡萄。“说良心话,我非常感谢这些专家。我以前没种过葡萄,全靠他们技术指导。”老李说,去年冬天、今年春天,他都上过园区办的免费培训班。前一段时间下雨多,园区专家估计葡萄园可能要发生霜霉病,主动来到他家田头,看到已经有病变苗头,立刻指导用药两天,把病扑了下去。“说句不怕难为情的话,当时我不还晓得葡萄得病了呢,真亏了他们!”

科技特派员与农民一道创业,受益的仅仅是农民吗?非也!几年实干,科技特派员也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田地上。5位科技特派员在这期间陆续开展了《设施葡萄品种引进筛选》、《葡萄高效栽培研究》、《葡萄立体种养模式研究》等专项课题的研究;他们研究制订的《欧亚种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规程》目前已报省质监局待审,获批后有望为广大葡萄种植户提供标准化的操作方案。而让周步海们尤为高兴的是,“现在我们做出来的研究,老百姓更愿意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