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09年09月26日

盐都建筑六十载享誉"海陆空"

□刘加甲 罗 清 朱 进

白驹过隙间,悠然一甲子。

回眸盐都建筑业走过的60年历程,可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陆空”建筑特色鲜明,久享“建筑之乡”美誉。

解放前,盐都的建筑工匠只有一把瓦刀、一张面皮、一块托板、一根线绳,土脚墙,茅草屋,丁头舍,是当时农村普遍的建筑房屋。

建国后,盐都的建筑业逐步形成规模,“鸟枪换炮”,泥瓦匠、毛笆匠、木匠也逐步从手工业者参加到建筑工程队。从此,盐城胜利剧场、大庆油田博物馆、新疆伊犁宾馆、北京京门大厦、科威特阿迪亚住宅等一个又一个标志性建筑,留下了盐都建筑工人的身影和足迹,盐都建筑业发展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和海外境外。

随着城乡的繁荣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盐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增长。全区外出施工人数由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不足千人,发展到90年代的万人大军。到1999年,全区拥有建筑施工企业42家,从业人员4.25万人,连续4年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2000年,盐都区被省政府授予“建筑之乡”殊荣。2004年,秦南镇、潘黄镇和龙冈镇被市政府重新命名为“建筑之乡”。是时,全市获此殊荣的乡镇只有13个,而盐都就占了3个。

今年以来,盐都按照“培大育强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建筑产业”的要求,加大市场带动、龙头牵动和行政推动力度,促进建筑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至8月份,全区实现建安产值53.1亿元,增加值14.6亿元,完成入库税收1.3亿元。其中,税收超1000万元的企业3家,超500万元的企业4家,超100万元的企业22家,经济总量规模继续位列全市前茅。

市场带动扩规模

盐都区坚持国内国外市场一起闯,“海陆空”建筑一起上,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提升盐都建筑品牌。

本土市场日趋活跃。全区建筑企业坚持以盐城为发展基地,积极策应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全力投身城建重点工程建设。规模建筑企业相继承建清华学仕园、韩国城韩商公寓、东方汽贸广场会展中心、河畔之星、新日月等20多个项目,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同时积极承接阜宁汉德风电、江动集团单缸柴油机厂房等项目,在本土市场保持了强劲的竞争力。

外埠市场稳步推进。我区重抓规模建筑基地,山东、天津、宿迁、南京等区域市场均超5亿元。龙头企业全力挺进东营、天津、南京、宿迁等重点市场,积极拓展宿迁、苏州、马鞍山等新兴市场,继续进军东营、大庆、北京、成都、青海、新疆等传统市场,承揽了一批体量面积大、规模层次高的建筑工程。

特色行业势头强劲。疏浚打捞特色行业抢抓长江航道疏浚、跨江大桥建设、上海世博会等发展机遇,以优势实力承接工程,市场从江苏、上海拓展到安徽、山东、浙江、福建、海南、辽宁等沿江沿海省市。钢结构、高空防腐、装饰装潢等企业也纷纷跨市出省,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境外市场保持稳定。天虹海外公司积极与国家商贸部联系,输出劳务1925人,承揽境外建筑工程,建筑市场主要分布在阿联酋、文莱、蒙古、新加坡、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完成出国施工营业额6500万美元。(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