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1年06月28日
诗意的芭蕉扇
□ 孙欣
如今,已经很少能见到芭蕉扇了。随着电器地普及,城里人都用上了空调,即便是在农村,人们也用上了电风扇,芭蕉扇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在我儿时的乡下,芭蕉扇却是暑天不可或缺的物件。
在印象里,下田干活的乡亲们除了头上戴一顶草帽,腰间总是要插上一把芭蕉扇,干活累了,便拿出芭蕉扇摇上一摇,取风纳凉。摇着扇子,看着田里的收成,乡亲们的脸上立即会升腾起一种无法言状的满足。童年时候,夏天的雨水似乎比现在多,每到雨后,总是沟满河平,傍晚时分,随着蛙鸣四起,蚊子也变得猖獗,这时芭蕉扇驱赶蚊虫的功效就显现出来了。村头巷尾三五成群地聚集着纳凉的人们,芭蕉扇在人们的手中不停地摇动着,年长的老人讲述着从说书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孩子们则听的津津有味,欢乐的笑声此起彼伏。临睡前,听着母亲为我轻摇芭蕉扇的声音,似是娓娓的絮语,感受着徐徐的微风,很快便进入梦乡……这一切,都给我的童年带来亲切而又悠远的回忆。
那时候,家里每人都有一把芭蕉扇,为了防止互相拿错,便各自在扇子上弄上标记。母亲的扇子边缘用花布沿上布边,我的扇子柄上则系着一根红绳,最别致的还是父亲的那把扇子,父亲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钢笔字写的极好,还颇有文采,在当时的十里八乡是有名的“秀才”。父亲用一把小刀把芭蕉扇的脉络削平,然后拿着钢笔,工工整整的在扇子上题了一首律诗:“一把芭蕉如月圆,天工人造俱自然。点手权为驱热天,扇在手中不亚仙。”父亲的诗大致是我见过最早的民间原创诗歌,虽然诗的格律不甚工整,但在当时的我看来,父亲的芭蕉扇俨然就是一把最富有诗意的扇子,即使现在吟诵起来,也会给我带来一种出世之想。
多年以后,父亲那把诗意的扇子早已不知去向,可父亲题在扇子上的那首诗却清晰地铭刻在我的记忆里,以至于直接影响了我填报高考志愿。高中毕业那年,我凭着高分却毅然报了当时并不热门的中文专业。前几天,同学聚会,有人问我:“当年你为什么执意要去学中文,后悔了吗?”我淡定地说:“只为着那把诗意的扇子,至今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