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06年12月06日
依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区教育局局长 袁德林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当前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和学生发展等方面均衡和谐发展,追求让老百姓把小孩放在无论哪一所学校就读都放心的新境界。
一、倾情乡村学校,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办学条件合格化并逐步现代化。一要大力推进“合格学校”建设。使所有农村学校都达到省定“合格学校”的标准,并努力在“十一五”期间逐步达到现代化学校的要求。二要切实加强农村学校校长队伍建设。要选好校长、配强校长。要加大“公推公选”、“公推直选”校长的改革力度,同时建立校长聘任和培训考评的长效机制并抓好落实,不断提高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加大教师交流的力度。建立健全城与镇、镇与村教师支教与挂职的双向交流制度,在本学期已交流107人的基础上,实现总量翻一番,明年交流量达200人以上,并与提拔、晋级、评优紧密挂钩,形成长效机制,促进全区师资队伍的大体均衡配置和结构的整体优化。四要密切局机关与学校的联系。让老百姓无论把孩子放在哪一所学校就读都放心。
二、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特长生动活泼发展。
首先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要突出养成教育,追求学生个个成人。二要开齐开足课程,追求学业个个合格。三要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心理疏导,追求身心个个健康。要坚持均衡编班,坚决取缔和杜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所谓的重点班、快慢班的错误做法,实行无差别化教学。
其次是要因材施教,满足多元需求,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生动活泼地发展。要按照“一校一案”的要求实施好素质教育,着力追求“一校一品”、“一校多特”的素质教育新境界,着力塑创全区素质教育的新特色。
三、加强教师管理和教学研究,弘扬敬业奉献精神,追求“一专多能”,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是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奖优戒劣,落聘待岗”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做到优质教师满负荷聘用,人尽其才;富余教师转岗分流,提供全方位服务,人尽其用。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做好教师的新课程全员培训、常规基本功升级培训和新一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三是加强学校教科研工作。
四、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证每一名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要认真贯彻落实《盐都区扶贫助学长效机制实施办法》,不断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贫助学机制,实现两个“确保”,即确保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确保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失学。更加关心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
五、重视成教、幼教和特殊教育,加大民办教育监管力度,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成人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智力、技术支撑作用,促进终身教育载体的多元化。出台全区幼儿教育管理实施办法,规范和促进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办园的示范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机构指导的幼儿教育体系。加大对聋哑学校的投入,切实改善残疾儿童少年的学习生活条件;对特殊儿童、少年实现教育的“零拒绝”,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建立有效的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运作机制和支持保障系统,提高随班就读实验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对民办教育依法监管,确保规范、有序、安全、可控。
六、切实加强“三结合”教育,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和谐。建构成“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功能互补、配合密切”和谐有序的大教育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育人,全方位育人,整体优化育人的和谐教育体系,为构建和谐盐都作出教育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