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1年06月09日
“科技入户”引发的新鲜事
近年来,区农委发挥农技人员“科技入户”作用,到田间、入圈舍,指导高效特色农业生产,科技引导农民搞种养,引发了农业生产上的新鲜事。
吊着长甜瓜
碧绿的瓜藤间,一个个淡黄色的新品日本甜瓜用带子吊挂生长在大棚架下。这是笔者走进位于龙冈高效农业基地陆耘果蔬专业合作社110亩“超大棚”所看到的甜瓜立体种植新方法,让人备感新奇。
在这里挂钩服务的区农委园艺师仇东辉告诉我们:“这种被吊着长的甜瓜是区农委今年引进的原产日本的新品种。它瓜形小,含糖量高,而且皮薄不易裂,每个瓜的平均重量在1.5公斤左右,适合一家三口的小家庭食用,很受市场欢迎。甜瓜被吊起来长后,瓜形很圆,由于受到阳光全面照射,所以瓜上没有阴阳面。加上种植的过程中通风透气,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亩产量超过5000公斤。”
区农委又充当“红娘”,保成了合作社与盐城耕耘果蔬贸易有限公司“联姻”,利用他们的超市销售网络,当天下午采摘的甜瓜,第二天就可在上海、无锡等地超市上架销售,今年已销售立体种植西瓜和甜瓜120多吨,亩收益已达3000多元。
床上养鸭子
“栏存15000多只的鸭场里,几乎没有太大的臭味。”龙冈镇农业服务中心书记吴玉涛介绍时,我们不以为然。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地面养鸭,随着鸭的体重的增加与粪尿量的增加,因粪尿堆积发酵产生多种有害的气体,气味非常大。
可走近兴福村的潘时兵的鸭场时,15000多只的绍兴鸭,或在塘中戏水,或在棚中觅采,或在安静地休息。空气中真的感觉到没有想象中的臭味。
鸭场主人小潘告诉我们:秘密就是采用的发酵床养鸭技术。原来,在区兽医站高级畜牧师顾行兵老师悉心指导下,两个占地1.5亩的大棚,在苗鸭进场前就铺上了厚厚的由稻壳、稻糠、木屑和微生物发酵剂混合成的“床垫”,发酵床鸭棚就基本闻不到这种臭味,因为粪便一两天就能被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掉了,同时采食垫料中有益生长因子,提高了饲料的消化率,从而大大减少了各种病害菌与有害气体的产生量,改善了圈舍空气质量。
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善,鸭子生病少了,生长速度快了,产蛋量也会增加。好的技术,好的效益,增加了小潘扩大规模的信心,正在谋化再办一个规模更大的鸭场。
(杨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