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1年06月02日

潘黄:两位烈士英名 一片希望热土

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在仰徐村与村民亲切交谈。

潘黄,以两位英烈姓氏命名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为盐城县第一区。潘克、黄炜两任区委书记相继壮烈牺牲后,为纪念这两位烈士,经中共盐城县委批准,于1946年4月18日将第一区改为潘黄区,后为潘黄人民公社、潘黄镇,沿革至今为潘黄街道办事处。

烈士热血交融 誓酬壮志忠魂

潘克烈士是安徽当涂人。成年后,他在一家布店当学徒,1938年参加新四军,1940年冬随新四军东进,来到抗日根据地盐城。1941年2月任六区民运队长,5月调盐城县一区任区委书记。1941年7月,伪军侵占盐城,潘克率领一区党政机关同志到城南冈沟堆组织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当时一区四面受敌包围,东北有盐城日、伪军来扫荡,西北龙冈伪军经常偷袭,东南有驻伍佑伪军不断骚乱,西南有大冈、刘垛的伪军频繁“清剿”,斗争环境十分恶劣。潘克与区长崔济民及黄炜、吕炯、章力、刘筠、赵新民等领导同志,大搞农村民运工作,组织区、乡农救会,实行减租减息,给地主、高利贷者以沉重的打击,激发了广大农民拥护抗日民主政权的积极性。

1941年9月22日,潘克率领区队几名战士到大孙庄一带,发动群众抢收抢种。在路上发现一个背布包喊卖布的人,神色紧张,贼头贼脑地东张西望,潘克立即上前盘查。一查竟是敌探魏小六,当即命令战士押解到蔡家庄南的南龙鱼舍。晚上,在商文礼和商德祥家审讯魏小六。不料蔡家庄充当伪军走狗的蔡士元,那天晚上从龙冈潜回蔡家庄活动,探得潘克的驻地,连夜回龙冈告密。伪营长王伯明带领50多人,由汉奸蔡士元、蔡士惠带路,在三里桥过河,经孔家巷窜到蔡家庄。天已蒙蒙亮,蔡士元、蔡士惠各带一个班伪军分两路包抄龙鱼舍。此时潘克已起身,突然听到南北面同时传来枪声,再一看,敌人已冲到商文礼家墩子边。他一手揪住敌探魏小六的衣领跳入龙鱼沟。在这紧急时刻,正在蔡家舍南舍的县政府秘书李寄农,听到龙鱼舍方向枪声激烈,便向这边打来一梭子弹,伪军疑是我部队赶来,迅即逃回龙冈。

 仰徐全景。

黄炜带着纪大明等同志赶来,沿沟寻找,只见商文礼屋后河中有一撮头发漂在水面上,打捞上岸一看,正是潘克。只见他一手紧握盒子枪,一手抓着魏小六的衣领,腰兜里还存放着一万多元组织活动经费。广大群众无不失声痛哭,将他安葬在龙鱼舍南边。

潘克烈士墓

潘克牺牲时年仅28岁。

黄炜,原名黄家德,安徽省肥西县官亭乡拐洋村人。1938年参加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工作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于抗大四分校毕业,随刘少奇率领的干部大队来盐城。1940年10月,在盐城县委安排下,黄炜与胡特庸等12名同志来一区开展工作。他在商蔡乡(后改为太平乡)一带活动,建立了太平乡党支部,他兼任支部书记。黄炜组织成立农救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广大贫苦农民纷纷向党组织靠拢。1941年7月,伪军占领盐城,一区区署迁移到城南农村流动办公。这时一区环境十分险恶,四面受敌包围,其斗争的主要任务是反伪化、反扫荡。

一区区委书记潘克牺牲后,1942年4月,代理区委书记的崔济民区长调走,黄炜接任区委书记。

1942年8月的某一天,太阳快要落山了,大孙庄的伪军下乡扫荡刚回据点。黄炜通知分散埋伏的同志和民兵迅速来蔡家舍集中,天一黑就同区长谷必成率区队到大孙庄据点外围的丁家桥、杨家伙一带,对敌人进行袭扰。伪军不知虚实,用机枪还击。伪军枪声一停,黄炜组织区队和民兵又打几枪,而后退到蔡家舍以前的安全地带。大孙庄的伪军朝着西南方向打了一夜的枪,被闹得整夜不得安宁。第二天,盐城和大孙庄的伪军连续来冈沟堆内“清乡”、扫荡,都扑了空。

同年秋天,敌人企图伪化整个冈沟堆地区,妄图消灭活跃在这一带的游击队。敌伪军除了在冈沟堆周围及腹部设下了大小10多个据点,不断地进行扫荡、“清乡”外,还强迫农民在堆内为他们建筑一条由盐城经耿伙、大孙庄、七花坟、倪钦荡、新河庙、西王舍到大冈的公路(路基已筑到倪钦荡),企图从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控制全区。为了粉碎这一阴谋,最好的打击办法就是除掉极力推行修路政策的伪区长夏振亚。黄炜亲自率领13名同志,携带武器,化装混入民工中,假装筑路,伺机下手除掉夏。当伪区长夏振亚与一帮伪军巡查到七花坟附近时,黄炜等人发起了突然袭击,当场击毙伪军多人,活捉了夏振亚,并将其当场处决。这一战,敌人放弃了构筑公路妄图全面伪化冈沟堆的阴谋。

 黄炜烈士墓

1943年8月7日夜,黄炜在县委区、乡干部大会召开前,召集太平乡党支部党员在蔡家舍西边舍头开会,分析敌情,讨论对策,布置留守工作。深夜散会后,黄炜随后和通信员徐广富动身去县委开会。走了半里多路,由于疮痛发作,黄炜感到实在疼痛难忍,便在路边一户群众家休息。第二天一早,伪军出动抢粮,从南北两面包围了蔡家舍。黄炜和徐广富立即向西撤退到大马沟吴家渡口,登上吴大保的渡船。行至河中间时,敌人也追了上来,开枪射击。黄炜一边开枪还击,一边让通信员下水先走,自己因伤痛殿后,徐广富游到对岸脱险了,黄炜则被后面追赶的敌人拖住,脱不开身,眼看就要被俘。只见黄炜大义凛然,纵身跳到河中,英勇就义。年仅23岁。

推动跨越发展 书写和谐篇章

建国初期,潘黄基本没有工业企业,直到五十年代中期,才开始创办了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五十年代后期,又办些砖瓦土窑和粮油加工厂等简单工业。六十年代初,办起农机站,工业逐步得到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业蓬勃发展,先后办起了化工厂、炼油厂、塑料厂、汽修厂、日化厂、建筑站、服装厂等。1977年工业总产值达到600万元,198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万元大关。1971年到1981年,工业总产值翻了37番,平均每年递增37%;利润增长20倍,平均每年递增20%。潘黄现拥有包括重点骨干企业荣南机械等在内的各类企业近600家,工业总产值达41.52亿元。城市经济、城市服务业已成为街道经济的重要支柱,工业经济已形成机械电子、外贸服饰、医用玻璃、建筑建材“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格局,其中矿用隔爆型变压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

随着大市区建设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现代服务业呈现良性互动,街道经济驶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亿元、财政总收入4.2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3.4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亿元,与“十五”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9%,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5.5%,五年翻两番;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1.4%,五年翻三番;1平方公里财政收入比重为1713万元,是区平均值的3倍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22.3%和27.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48元,年均增长14.3%。运行质量有了新提升。规模以上定报工业企业增加到54家,定报企业增加值年递增率27.6%,荣南机械、闪奇电器、福瑞德服饰、宝华电线电缆等企业跻身全区先进企业行列;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9.9%提高到13.7%。杨坝居委会财政税收超亿元,跃进、宝才、美丽等居委会超2000万元。“十一五”期末纳税超百万元企业突破23家,其中超千万元企业达5家,分别比“十五”期末各增加11家和4家,丰盛房产公司突破5000万元大关。进入全市重点镇排名第一方阵,综合排名连年列市重点镇考核前列,2007年到2010年连续四年综合排名全市第四。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千强镇”、“省文明镇”、“省环境优美镇”、“苏北五十优乡镇”等荣誉称号,仰徐村荣获“全国文明村”殊荣。

英名激扬斗志 再扬领航之帆

谈到2011年在更高起点上跨越争先举措时,潘黄街道党委书记商建明信心百倍地告诉我们:“我街道将在‘十二五’宏伟蓝图和‘双新’目标引领下,坚持以科学发展、和谐共建为主题,突出把握转型升级、创先争优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房产支撑、工业增效、城乡统筹、生态和谐五大战略,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着力在四个方面求突破:

一是主攻城市经济,在特色赶超上求突破。重点推进城西片区开发和城西南物流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居然家居、轻工礼品城、百联奥特莱斯等商业物流项目新亮点。加快推进月湖花城、西城逸品、翠洲嘉园、苏豪名邸、神州豪苑等续建楼盘和腾飞新城、金港花园、如意首府、西城华寓、宝华花园、半岛花园等新建地块的开发,加速现有建筑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和战略重组,努力开拓市外大型建筑市场,创树建筑名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使街道成为保险业落户的首选之地。

二是突出重大项目,在财政跨越上求突破。全力招引外资项目和风电、汽车配件、机械电子三大工业产业,着力培植重量级税收增长点。今年1—4月份,街道共招引5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协议引资总额28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475万元,同比增长49.5%。

三是推进城乡统筹,在示范引领上求突破。坚持高起点建设仰徐机电产业园,高标准扩建高效农业示范区,快节奏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力打造千亩草莓、千亩葡萄、千亩园林、千亩蔬菜、千亩良田“五千工程”。在确定街道2011年九大类117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同时,拟定了四大类11个城乡统筹实施项目,重点推进千亩良田、机电产业园区、荣泰西路景观长廊、污水处理工程、农民休闲广场、农民集中居住区等“六个一”工程。

四是重抓民生改善,在和谐共建上求突破。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推进自来水管道改造、兆泉菜场搬迁、仰徐敬老院搬迁、腾飞路学校规划设计、朱庄公墓建设、居家养老全覆盖、拆迁安置等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