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09年05月09日

金融危机与民生保障

去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民生。市场经济形势好,老百姓的收入提高,消费需求旺盛,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破坏了经济良性循环的大环境,造成了经济衰退的严重后果。在西方国家银行倒闭,老牌企业破产,股市暴跌,失业风潮蔓延,民众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英国伦敦附近有一个旅游小镇,过去游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现在已经成为一座空城,当地靠旅游谋生的居民的生活境况可想而知。

与西方国家的情况大不相同的是,中国的老百姓的生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似乎要少一些。春节前后小轿车销量增长,旅游出现小高峰,居民消费水平未见大幅度降低,这与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相对滞后和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与西方不同有一定的关系,但对于金融危机对于民生的影响仍然不可低估。

所幸的是,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面前,采取了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从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方面入手制订了大规模的拉动内需的计划,这样做一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民生的负面影响,二是可以利用拉动内需的增加政府的公共事业投资,加快建立民生保障体系的进程,这可以说是抓住了应对金融危机问题的关键,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政府投入4万亿元建立覆盖全国各个阶层的社会保障机制,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医疗、退休的社会保障,如果真能推行下去,肯定是民生保障的一个重要举措,可谓把好钢用到了刀刃上。

建国以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太多了,三年自然灾害,粮食极度短缺;文革八年,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但是我们都过来了。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困难与那些困难不可同日而语,经济基础变了,外部环境变了,困难的表现形式也变了。现在不是物质资料短缺的困难,而是商品流转不畅的困难,是有支付能力的消费不足造成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机能,运用财政、税收、投资等调节手段,通过保民生、促销费、调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是可以先于西方国家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的。

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是主题,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消费信心就会增加,积极调整方向才能明确。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国家建设的项目很多,社会保障方面的缺口也很多,利用调整的机遇加快这些方面投资的计划,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是有利的。我们有可能抓住这次机会,进一步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在实践中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定信心,是战胜困难的根本保证。      (摘自《中国评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