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09年05月09日
闯出来的“创业典型”
在当前促进大学生创业背景下,一些大学生创业的故事,向同龄人传递出许多“信息”。
勇往直前型
陈江山,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大二学生。大一时,踌躇满志的他和朋友合伙办了一个校园网站,但由于各执己见缺乏合作精神,运作没多久便“不欢而散”。对于这次失败,小陈说,“我还年轻,输得起!”
几个月前的一天,小陈在逛街时偶然看到一家出售个性小商品的店,顾客络绎不绝。小陈好奇地在店里转了一圈,并仔细询问店主,原来店主把店内的货架分成了一个个“格子”,以每个“格子”每月200元的价格出租,租用这些“格子”的“格主”把各种售卖小摆设、化妆品等寄放在店内,由店主负责打理和销售。这种“寄售”方式让小陈眼睛一亮。不久,他也在校园里开了一家这样的“格子店”,生意不错。
成果转化型
董航,齐齐哈尔大学2008届毕业生。大二寒假的一天,他在家里发现,由于空间局促,要拉开左侧靠墙的冰箱门十分不便。爱动脑筋的他画起草图,设计了一种左右两侧都能打开的“双轴式推拉门”。
通过调研董航发现,这项设计在家具、船舶、军车领域也能运用。2007年7月,董航拿到了《一种双轴式推拉门》的国家专利审批证书,这项专利的国内转让价值高达357万美元。
摸爬滚打型
张一腾,上海理工大学2009级应届毕业生。大三时他决定“伸展一下手脚”,找了几个同龄人在学校旁开了一家锅贴店,招聘到一位多年从事锅贴烹饪的技师,生意红火。后来又到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校园开分店,还建立一个配送间专门配送锅贴,“我们的锅贴越来越受欢迎!”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