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07年02月02日

让党员干部引领和谐新农村建设

□ 顾其斌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对融洽党群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定理想信念,塑造共同追求。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党在现阶段对农村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农村党员干部要坚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将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地方的经济发展、群众的幸福安康有机统一起来。要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主要任务和具体要求,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要全面推行农村干部任期目标制、目标承诺制,明确农村党员干部任期内村级经济发展、带头创业、带民致富、兴办实事、结对帮困等主要目标,让他们在对目标的共同追求中实现新农村的和谐发展。

二、壮大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转变观念,跳出传统农业的思维束缚,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带头发展农村工业。充分发挥本地工业的优势,紧紧围绕工业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工业,加强产品配套衔接,促进城市工业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要带头谋划农业发展。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加快建设富民经济小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加速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要带头搞活农产品流通。适应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三、传播先进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先进文化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应充分发挥好政治导向、思想教育、科学引导作用,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积极宣传先进文化,自觉抵制落后文化。要组织好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良好守法素养的新型农民,将农村的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推动和谐新农村持续健康发展。要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依托农业科技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民科技协会,建立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和研修基地,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每年推出一批实用技术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水平,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密切联系群众,真正取信于民。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党员干部要认真研究农村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要心在群众,身入群众,与群众多方面交往,近距离、零距离接触,努力消除与群众的外在隔阂与内在隔阂。要倾听民声,与民交流,确切地了解农民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以此改进作风、改善工作。要广开言路,集中民智,作出尊重民权、顺应民意、维护民利、赢得民心的正确决策。尤其是在制定村居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全民创业规划时,必须把专家和权威部门的科学指导与本地实际、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化“亲情联动”活动,继续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及其子女和其他农村弱势群体,通过“资金帮扶、产业帮扶、技术帮扶”,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燃起致富的希望,走上创业致富之路。

五、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农村党员干部要抓住农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村(居)全面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四民主、三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监督权。要加强农村信访工作,正确认识和分析新形势下影响农村稳定的各种因素,有效解决因干部工作作风、土地承包、土地征用、建设拆迁、农民负担、民政救济等方面引发的信访问题,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以及群众内部的关系。要加强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在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的同时,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法律素质,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要理直气壮地去维护,对妨碍群众安居乐业的矛盾纠纷和治安案件,要不怕损失自己利益、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积极去化解;对农村黑恶势力,特别是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团伙犯罪和盗窃抢劫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对“法轮功”等邪教修炼人员,做好转化帮教和处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