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08年07月29日
北京成为一座“奥运城”
随着奥运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徜徉在北京街头,你会发现人们争相参与奥运、服务奥运的高涨热情,每一个街巷社区都有参与者的身影,每一个服务窗口都有热情的笑脸……
北京成为一座“奥运城”
北京市119家签约饭店可提供近300间无障碍客房;签约饭店能在4分钟内为散客办理入住和离店手续;15分钟内可送达客人需要的客房用品。记者在和平门附近的一家饭店发现他们新增了中英文菜单。经理告诉记者,为了接待外国游客,他们专门招聘了几名懂英语的服务员。全聚德和平门店的厨师们别出心裁地把体育元素融进美食之中,“鸟巢”、“水立方”等全新菜品将被搬上餐桌。
西城区大金丝胡同甲33号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前不久被宣布为“奥运人家”,将在奥运期间接待外国游客。这座四合院建于明朝天启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在参与和奉献中体味快乐
出租车司机刘师傅向记者展示了他随身携带的《奥运北京?的士服务掌中宝》,说道:“我们正在学习国际礼仪和基本英语会话,8月1日起还将统一着装,奥运期间,我们要当好咱北京的流动名片。”
在北京的各主要街道,一个个蓝色的奥运志愿者服务站格外引人注目。总共有40万名城市志愿者分布在550多个服务站为中外游客服务。此外,北京奥运会10万赛会志愿者、超过100万的社会志愿者也已陆续正式上岗。“我们被录取为奥运志愿者后,参加了很多培训和实践锻炼,学习了奥运规则和国外志愿者工作的经验。在奥运筹办的最后关键阶段,我们会更加努力。”志愿者小刘真诚地说。
路刚是北京建工集团路刚青年突击队队长。他与队友们参与修建了刚刚开通的地铁十号线,这是一条直接服务奥运的线路。作为一名奥运建设者,路刚由衷地感到幸运和光荣。他说:“奥运工程要求高,任务难,但我们干起活来很快乐。”
“洋面孔”眼中的北京奥运
近几天,北京街头的“洋面孔”更多了。来自英国的凯伦女士一家前些天刚到北京,她告诉记者:“我们并没有买到奥运门票,这次来中国主要就是感受一下奥运氛围,与富有魅力的中国近距离接触。”凯伦的丈夫沃顿是一个体育迷,他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上表现非常出色。这些天,北京给我的印象是很友好也很热情。相信北京能办好一届成功的奥运会!”
来自澳大利亚的斯考特,半个月前来到中国并正式加入北京奥运志愿者的行列。“中国人对奥运会的参与热情都特别高。很荣幸自己能成为中国奥运志愿者大家庭的一员。”斯考特向记者做了个“OK”的手势说:“奥林匹克精神将在中国这一东方文明古国再次得到发扬光大。”
(摘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