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08年07月15日

鞋变足音

□薛弢

我们这儿一入夏,家家户户就都要将衣被鞋帽放到大伏天烈日下晒,以防上霉。这就是祖传下来的所谓“爆伏”。去年夏天爆伏,要爆的东西太多,我和妻子忙得汗流浃背。妻数了下,单我一个人皮鞋就有17双之多,而且不少是名牌。妻的皮鞋更多,什么猪皮鞋、牛皮鞋、低帮鞋、中帮鞋、高筒马靴、皮凉鞋、单皮鞋、棉皮鞋、时装鞋、休闲鞋、旅游鞋……在烈日下排了一长队,色彩纷呈,应有尽有,简直可以开个“皮鞋博览会”了。看着长长的鞋阵,妻套用了一句电视广告语,幽默地说:“好日子从穿皮鞋开始。”

第一次穿皮鞋,还是上世纪70年代初。一天,下放本村的一位知青到公社报道组看我,小青年爱时髦,看到他脚上穿双皮鞋,就羡慕得不得了,正巧我俩脚差不多大,于是,那知青就把皮鞋换给了我,作为交换条件,我给了他公社食堂2斤饭票。

没料想,这双皮鞋却给我带来了麻烦。不久,公社召开流动现场会,参会的有好几十号人,大都打着赤脚,穿草鞋的不多,布鞋更少,就我一人穿皮鞋。公社书记在总结讲话时将我批了一通:“有些小青年,年纪不大,封资修思想严重,穿皮鞋走路,充什么洋相!这样的人,还抓什么革命,促什么生产!”就为这,我多少年都没能入党,直到文革结束后的第5年,才在党旗下举拳头。

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80年代,人们思想开放了,对鞋这一过去被看成为奢侈品的欲望,也敢大胆表现出来。庄稼人做活除了下水田赤脚,都穿上鞋,草鞋少有人穿,穿布鞋的倒不少,并且已不是小圆口老式鞋,而是流行的松紧口鞋,有人还穿上了球鞋。那些“赤脚教师”、“赤脚医生”都穿上了皮鞋,机关干部则清一色皮鞋。熟人相遇,经常谈起当年我穿皮鞋挨批评迟入党的笑话,都以为那是不可思议的事。

到了90年代,国人都慢慢富起来,再没人计较穿鞋这样的小事了。庄稼人上镇进城都西装革履,更不用说城里人了,不但都穿皮鞋,而且还讲究款式翻新、颜色也要和西装搭配。人也是奇怪,皮鞋穿久了,又嫌它重,反怀念起布鞋来。于是,市场上布鞋销售走俏,男式还是那种松紧口鞋,女式则绣上花作工艺鞋出售,价格却比过去高许多,一双要卖四五十元,比清仓甩卖的皮鞋还贵,可一样有人买。我有个亲戚做这生意,一年下来赚了两三万。

这几年,城里人纷纷搬进新居,装璜考究,明间铺大理石,房间铺木地板,干净得光可鉴人。下班一到家,就习惯换上搭搭鞋,拖着满屋走,轻便、休闲、惬意。我家门口的鞋架上,就摆了好多双搭搭鞋。只是质量似乎都不太好,一季下来就张嘴掉帮,又得买新的。妻对此却从不心疼,反大大咧咧地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常换常新好。”

小小一双鞋,新旧两分开。穿着不同的鞋,沿着改革开放的大道一路走来,分明听到时代进步的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