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07年01月07日
盐都莲湘
盐都打莲湘,民间又俗称楼王莲湘,起初是叫花子乞讨的一种谋生方式。由于它易学、好打、群众喜闻乐见,不仅愉悦了身心,又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从而演变成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大约在六百五十年前,由于战事频频,人民居无定所,民声一片哀怨,很多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一路沿江乞讨到盐渎县。由于社会动荡,乞讨也并不能求得温饱,不得已只有表演杂耍来求生存,他们就将自己手中的一根竹竿(平时用来打狗的)充当表演道具,打出各种花式。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这种表演形式被群众接受,活动中,人们发现在击打身体各个部位和穴道时,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的功效,于是参与的群众也越来越多。
由于单用竹竿击打太单调了,有人就在竹竿两端刻上槽,装上铜钱,击打时就发出悦耳动听的响声,这时也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莲湘”。后来又从两槽发展到四槽,莲湘也更由单莲湘发展到双莲湘。到了二十世纪初,民间艺人又为莲湘配上音乐,以《杨柳青》调为主,还配上唱词,边打边唱,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
近几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男女老少齐动员,打莲湘作为全民健身项目得到了大力推广。2000年,中视7套文化生活栏目,就楼王镇“百人莲湘”作了专题报道;2002年2月楼王江庄小学的百人莲湘《新世纪我也行》获全国少工委授予的“创新杯”大奖。省、市、县的电视台更是广为宣传,使得盐都打莲湘通过电视荧屏走进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中;2004年4月份,盐都莲湘队代表盐城市参加了“江苏省全民健身新优项目展示活动”,捧回了“体育健身新优项目创编奖”。
(王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