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07年01月07日
北龙港剪纸:民间艺术奇葩
□ 朱喜文 王 进
走进北龙港小学,不经意间就会发现教室里、走廊中张贴着一帧帧剪纸艺术作品,那栩栩如生的造型、浪漫夸张的构思、流畅多变的线条和大胆奇特的想象,令人观为叹止。原本扎根于民间的剪纸艺术,移植于校园这块沃土,经过民间老艺人的悉心传授和师生们的潜心学习和秉承光大,如同枯木逢三春、久旱遇甘露一般,为富裕文明的水乡北龙港盛开了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北龙港镇是盐城西郊一个水乡小镇,那里物美水肥,人杰地灵,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尤其手工技艺别具特色,其中民间剪纸独树一帜。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此,镇文化站因需而动,因势利导,邀请民间老艺人王柏林带领刘茂军、颜玉洪、梅葛兄等10多位青年教师和农民研究剪纸艺术,使这门古老的艺术不断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他们的剪纸作品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剪纸模式,采用剪刻结合、阴阳结合、剪贴套色结合和剪染结合等多种手法,使剪纸作品既有传统风格,更富有时代气息,具备了取材广泛、内容新颖、画面丰满、小巧玲珑,线条柔美、色彩鲜艳之特色。这些可喜的成绩,引起了区文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3年喜庆十六大期间,区文广局挑选了近300幅剪纸作品在盐城文化馆专门举办了“北龙港镇庆祝十六大剪纸作品展”,市、区宣传部门、文化部门的有关领导和文艺界的有关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展览期间,社会反响强烈。此次展览,开创了在市区为一个乡镇单独举办艺术展览的先例。
为了做好长期保存民间剪纸艺术工作,区博物馆收藏了北龙港200多幅剪纸精品,并专门开设了“北龙港民间剪纸艺术展览馆”,供人们参观欣赏。近几年来,市、区重大的书画展览和民间艺术赛事,北龙港的剪纸作品都能获得大奖。《盐阜大众报》、《盐城晚报》、《东方生活报》等报刊多次刊载过他们的作品,《盐城电视台》、《盐都电视台》还专门承录制了专题片进行播放。2005年2月,在迎宾公园举办的盐城市春节游园活动民间艺术展示中,北龙港老艺人王柏林受到邀请,为盐城市民操剪表演,产生了轰动效应。
北龙港镇党委为了使这古老的民间艺术能够得到传承与发展,成立了“北龙港民间剪纸艺术协会”,并在镇文化站和北龙港小学内各开设了一个剪纸作品展览馆,为剪纸艺人提供了展示平台。该镇在全镇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剪纸活动,把剪纸活动作为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2003年,北龙港小学组织教师自编剪纸课程教材,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人手一册,班班开设剪纸课,这在全市尚属第一家。现在,全镇共培育剪纸能手逾百名,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只有6岁,仅北龙港小学就有800多名学生参加了剪纸艺术兴趣小组,人人学剪纸,个个会剪纸,仅该校每年就有数千幅剪纸新作品问世。2004年,北龙港小学经市教育局验收,被命名为“剪纸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对北龙港剪纸活动予以大力扶持、指导,2004年12月,王柏林、刘茂军、颜玉洪、梅葛兄、卞露青等13名剪纸艺人被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吸收收为会员;2005年元月,王柏林、朱楷曾等3人又加入了江苏省民间艺术家协会。2005年7月,在江苏省首届未成年人才艺大赛暨全国第十一届推新人大赛江苏赛区民间艺术比赛中,北龙港选送了48幅剪纸作品,其中王超、单芸等16位儿童的剪纸作品获得江苏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文联等8个部门签发的“十佳”奖。2005年9月初,北小师生的30多幅剪纸作品飘洋过海,被美国一位企业家收藏。从此,北龙港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友谊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