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09年05月05日

稻田培育蟹种高效种养模式

优质蟹种是成蟹养殖的基础,利用稻田培育蟹种,能达到稻蟹共生、相互促进的目的,是生态高效种、养结合的较佳模式。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

1、稻田选择。育蟹种稻田须环境安静,交通便利,能灌能排,保水保肥能力强,土质以粘土或壤土为好。特别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不受任何污染。稻田宜呈长方形东西向,利于增加光照时间,方便管理。育蟹种稻田最好集中连片,田块面积不限,2~10亩均可。

2、环沟开挖。育蟹种田块需离田埂2~3m的内侧四周开挖环沟,沟宽1.5~2m,深0.5m~0.8m;较大田块需挖田间沟,以稻田丰产沟为基础适当加宽加深,呈“十”或“井”字形,开挖的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5%~10%,所挖出的土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田埂要求高0.8~1m,顶宽1m以上,施工时要压实夯牢。

3、防逃设施。防逃是稻田育蟹种成败的关键,最好采用双层防逃。外层防逃墙沿稻田田埂中间四周埋设,要求高50~60cm,埋入土内10~20cm,用水泥板、石棉瓦等材料,木、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两块板接头处要紧密,不能留缝隙,四角建成弧形。内层防逃墙建在田埂内侧,用网片加倒檐或钙塑板围建,高40cm左右。

4、蟹苗放养。蟹苗先围在环沟中培育1个月左右,放养量一般每亩稻田1.5~2kg,蟹苗运到田边后,先将蟹苗箱放入环沟水中1~2分钟,再提起,如此反复2~3次,以使蟹苗适应环沟的水温和水质。

5、仔蟹培育。蟹苗放入后即可均匀地布入水花生附着物,同时开始投喂饲料,大眼幼体阶段投喂鸡蛋黄,每2~3小时投喂一次,进入1期幼蟹后改投鱼糜加豆饼和麸皮,也可投喂河蟹专用开口饵料,投饲率从100%降至5%~7%,日投喂4~6次。一般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进行,此时可测定环沟中仔蟹的规格和数量,如果数量正好适宜大田养殖,即可拨去培育池的围拦,让幼蟹自行爬入大田,如果数量不足或多余要进行调剂。

6、饲料投喂。仔蟹进入大田后,除利用稻田中天然饵料外,可适当投喂水草、小麦和螺等饵料,采取定点投喂与适当撒洒相结合,保证所有蟹都能吃到饲料。饲养期间根据幼蟹生长情况,采取促、控措施,防止幼蟹个体过大或过小,控制在收获时每kg在200~240只之间。

7、水质调控。育蟹种稻田由于水位较浅,特别是炎热的夏季,要保持稻田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则应及时更换新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要过快过急,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对稳定。

8、日常管理。要坚持早晚各巡田一次,检查水质状况、蟹种摄食情况、水草附着物和天然饵料的数量和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大风大雨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蟹种逃逸。尤其要防范老鼠、青蛙、鸟类等敌害侵袭。生长期间每15~20天泼洒1次生石灰水,亩用生石灰5kg。

9、水稻栽管。选用耐肥力强、茎杆坚硬、不宜倒伏、病虫害少、产量高的水稻品种,如郑稻99等。秧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的2~3天,对秧苗普施1次高效农药。养蟹稻田栽插前每亩施过磷酸钙或复合肥5kg,水稻生长期追尿素2次,每次每亩1kg。除要人工拨除稗草外,育蟹种稻田一般不用农药和除草剂,不搁田。

10、蟹种收捕。水稻收割后,放水将蟹种引入环沟中,让其自然越冬。一般在次年2~3月收捕蟹种。方法是:捞出环沟中的水花生,堆放在沟边空地上,环沟在晚间放水,次日早晨在水花生底下捉取蟹种,连续2次可捕获90%以上,剩余部分挖洞手捉。 (区水产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