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0年07月29日

当赞美变得泛滥时

□周毅

不知从何时开始,“你是最棒的”成了电视荧屏使用频率极高的流行语。但凡和选秀、选拔、竞赛沾点边的节目,评委、主持、后援团面对落选和被淘汰的选手,总爱不厌其烦地来上这么一句。乍一入耳,觉得颇为亲切甚至有些感动,可听得多了,难免产生反感。

最初的反感,缘自和朋友一道观赏一个模特选拔赛。一位选手在复赛淘汰离开时,评委鼓励说,会有更好的机会等着你,相信你是最棒的!主持也随声附和,千万不要灰心,你确实是最棒的!选手眼含泪花,离别振臂宣言,谢谢大家!请相信我,你们一定会在更大的舞台上见到我。

朋友看后,一脸茫然,这些人怎么了?全在睁着眼睛说瞎话!我反驳说,这叫鼓励,西方人教育孩子时最爱说的一句话。朋友不以为然,“引用”也得用在点子上。你瞧那个选手,无论从身材比例还是气质风度上看,根本干不了模特这行,还说她是最棒的,这不害人吗?

朋友曾是模特教练,对这一行自然有评判和发言权。仔细想想,朋友的话不无道理。明明不是那块料,还偏得“客气”地赞美激励一番,着实不太合适,很可能将人家引入“歧途”,花了精力、费了时间,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赞美确实“画蛇添足”。

之后,再看选秀节目,一听到这句话,总爱在心里掂量掂量。有的选手实力不俗,由于人气等原因意外出局,有人说上一句“你是最棒的”,恰到好处。有的选手五音不全,嗓音普通,还被人大加赞美,着实“不堪入耳”,至少不太客观务实,也可能真的会“害”了人家。

听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女孩上中学时就参加了当地举办的一次选美比赛,虽然被淘汰,但评委的一句话让她“铭记”在心,“你是最棒的,好好努力”。她从此定下目标,考上电影或戏剧学院。高中毕业后,一连考了三年,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仍在“孜孜以求”地坚持着梦想,任凭家人怎样劝阻。而实际状况是,这个女孩根本不具备当演员的外形条件和天赋素质。

赞美原本是最佳的激励手法之一,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提倡这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大拇指”教育方式,因为中国的育人“词典”里,这类溢美之词确乎有些“吝啬”。不少启蒙者或大人们也尝试这种教育模式,而且实践证明效果的确不错,值得推广。

但如果将其推广到泛滥的程度——不问对象,不管场合,不看实情,不想后果,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大加赞美,还自以为是的话,那就显得幼稚可笑啦!幼稚可笑也就罢了,问题是它还可能引发“后遗症”,对谁都没有益处。

既然如此,在大发赞美之词之前,首先最好能想一想:是否恰当?是否会贻笑大方?是否有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是否能换种方式,换个口吻?比如:客观地分析,及时地勉力,这样也许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