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09年04月23日
仅有爱是不够的
□董刚
那一年,儿子十八岁,从儿子十四时自己到外地忙事业,四年的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当年的小孩子已经长成一个成人气十足的小伙子,当妈妈的看在眼里喜在心,但是,喜了之后却感觉到不是滋味,因为儿子似乎离自己很远,她靠近儿子,儿子却后退,她想和儿子聊聊话题,儿子却一句“谈什么”将自己顶了回去,口气冷冷的就像对待一个普通的朋友,她知道,儿子“爱”自己,但是却不“喜欢”自己。
为了不“失去”自己的儿子,她决定“放空自己”,从头学如何做一个好妈妈,重新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因为儿子不愿和自己多谈话,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根本找不到话题,所以她希望儿子能和自己通信,把心里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哪怕是怨气冲天。儿子勉强接受了这个提议,她拿起笔,一下子问了十几个问题,想急于探索儿子内心的天地,但是儿子却没有领情,儿子在回信中说: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成十四岁的小孩,你给我足够的自由……,你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者“措施”,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
看到儿子的回信,她愣住了,她一直以为,自己虽然不算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没有体贴细微地照料自己的孩子,但是她爱自己的孩子,她能够把所有的爱都给孩子,在那些不在孩子身边的日子里,她心里装的是儿子的一切,每次回到家里,她总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陪着孩子游戏,当然,孩子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她像任何一个父母那样去管教孩子,在教育中,她能感觉到母亲的传统优势,孩子在自己面前非常听 话。
但是,孩子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见解,在他的心目中,自己是是父母的儿子,同时也是父母身边一个完全独立于他们的“别人”,在孩子的心里,父母爱自己不是生活的全部。
与儿子的通信仍在继续,但是她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而是一个受教育者,她一点点了解儿子,虽然未必能够完全认同对方,但是他们由此进入了对方的世界,了解也理解了对方。
这位母亲就是曾在台湾文坛刮起“龙旋风”的龙应台,手中的一支笔针砭时弊、指点江山,所向披靡,但是却在与儿子安德烈的通信中只有招架之功,因为她很清楚,父母与子女之间,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爱,可能是不喜欢、不了解、不沟通的盾牌,不知道哪一天就会成为阻挡自己和孩子之间的隔阂,要想走入孩子的心灵,同时也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心情,需要给予孩子以理解和指导,同时还要加以接访,让孩子养成独立的本领和精神,成为一个不依附于父母的“独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