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5年06月09日

我省遇难者家属在搜救现场祭奠亲人

鲜花撒向长江,漂往家的方向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7 日为 “东方之星”客轮遇难人员“头 七”祭奠日。上午,沉船救援现 场举行哀悼活动,家属们也来 到江边,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声声汽笛,送逝者远行

清晨5 点多开始,江面下 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救援工作 仍在紧张进行。上午8 时,所有 救援人员开始列队肃立。除了 遇难者家属,当地群众、媒体记 者等也参加了悼念活动,共计 1000 余人。或远或近,或肃穆或 伤悲,每个人目光的投注,都离 不开江心那艘水迹斑驳、饱经 沧桑的白色客轮。

这一天,本该是“东方之 星”抵达终点重庆的日子,一切 却停留在一周前那个疾风骤雨 的深夜。

哀悼仪式在浮吊“跨海工 一号”上举行,船舱顶部悬挂着 “沉痛哀悼沉船遇难者”的黑色 挽幕。上午9 时,随着交通运输 部部长杨传堂一声“请默哀”, 所有人肃立致哀,停泊在附近 水域的所有船舶拉响鸣笛,途 经沉船救援现场的船只也放慢 速度,鸣响汽笛,为逝者送行。

悼念现场,一名江苏新闻 媒体的记者泣不成声。她说,一 位同事的父母就在客轮上,因 为一些原因同事没能来到悼念 仪式现场。武警湖北总队一位 战士连续工作了5 个昼夜,显 得疲惫不堪。船体起浮后,他和 战友负责护送搜救下来的遇难 者遗体,“我们的心情十分悲痛,请家属节哀、保重”。

3 分钟的哀悼仪式结束后,杨传堂向现场救援人员致 敬,表示感谢。救援人员又一次进入“东方之星”,继续后续 工作。

 

滚滚江水,带不走失亲深痛

“爸爸妈妈,我们来看你们了。”7 日上午,镇江乘客家 属吴女士和家人来到长江边的码头祭奠亲人,一到江边就哭 跪在地上,久久不肯起来。这次沉船事件中,吴女士的父亲 母亲、公公婆婆不幸遇难,4 位亲人同时离开,真的是天塌了 下来。

江面刮起阵阵大风,耳边传来隆隆响声;天空布满层 层乌云,为遇难者哀思。点上蜡烛,插上香柱,摆上水果,亲 人们对着沉船事发地方向拜祭。“爸爸,我来看你了。”一位 家属打开手机相册中父亲的照片,默默思念,潸然泪下, “平时你对我们这么好,现在能享福了,怎么就走了啊!”

沉船事件中,33 名镇江乘客遇难,来自21 个家庭,最惨 的是6 位亲人同时离去。“镇江家属来了78 名,早上看完救 援现场默哀的电视直播后,分两批前往江边祭奠。”镇江市民 政局副局长潘志坚介绍,受道路条件限制,家属无法前往救援 现场,对口保障的监利县水利局帮忙选择了离事发地3 公里 外的开阔码头,家属可以远远望到救援现场的浮吊设备。

记者看到,监利县水利局专门平整了江堤到码头的道 路,在岸边铺设了帆布,考虑得很周到。家属祭奠后,同行 的镇江市工作人员站成一排,面向事发地方向三鞠躬。“家 属看到我们这样的举动,连声说谢。”潘志坚说,“大家都是 一家人、一条心,几天相处建立了深厚感情,共同把善后工 作做好。”

鲜花撒往长江,漂向回家的方向。截至7 日下午5 时, 我省已有621 位家属抵达监利,来自143 个家庭,还有2 个家庭的家属正在赶往监利。当天,我省各市工作组全力 满足家属意愿,组织前往江边祭奠。

 

生者坚强,逝者才能安息

回望七天前的那一夜,风雨如磐,天旋地转。在监利的 每一天都是焦急的等待。昨天下午,我省前方工作组向家 属介绍了遇难者遗体确认、殡仪服务的流程,与每位遇难 者的家属逐一沟通。

来自南京的家属王长贵正在准备善后事宜,这次沉船 事件中,他的哥哥、嫂子遇难。“才60 多岁,双方老人都健 在。”沉船事件发生后,王长贵带着侄女和侄女婿等亲人赶 往监利,家属们的情绪逐渐稳定。

按照南京的习俗,在第六天祭奠亲人。“那天在江边祭 奠时,我忍住没哭,我要是一哭,大家哭得更惨。”与记者交 流时,他数度哽咽,“大家身体都很虚弱,尤其是侄女和侄 女婿,我挺住了才能疏导大家的情绪。”

“天灾谁也没想到,谁也不愿意碰到,现在要面对现 实,尽快振作起来。”每天,王长贵都开导家人,“我给侄女、 侄女婿说,爸爸妈妈走了,以后你们就是我的亲生女儿、女 婿,我们一起好好生活。”

除了我省派去的工作人员,监利县安排了充足的工作人 员照顾家属的食宿、交通,当成自家亲人,点点滴滴都彰显了 大爱。“下午我到照相馆冲洗哥哥嫂子的照片,老板就是不肯 收费。”王长贵动情地说,“监利的老百姓和我们素不相识,但 处处帮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监利人民的温暖。”

对于遇难者家属来说,亲人离去之痛,心灵撕裂之伤, 可能永远也无法抚平。惟生者坚强,逝者才能安息。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