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08年02月14日

走近卖馓人

□裴龙桥

在盐城市区居住的市民,恐怕十有八九都知晓有一个叫卖声特别洪亮的卖馓子老汉。他一声吆喝:“卖馓子哟!”高亢激越,声如洪钟。哪怕你住五六楼,离他一二里,都能字字入耳,声声叩心。他从各个居民小区走过,叫卖声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由重及炸,将上夜班刚入睡的、正常睡午觉的、婴儿刚哄睡的,大都叫醒。然后再由重到轻、由近到远慢慢消失。为此,这老汉背地里挨了不少人抱怨,但是,由于这老汉卖的馓子又酥又脆,颜色适中,清爽不腻,价格又相对便宜,所以市民们也不太计较他叫声吵人,倒是被他一喊,想买馓子的纷纷过来选购。

卖馓子人有这等喉咙嗓门,莫非有特异功能?上个双休日,我在四楼家中写材料,忽听悠远的“卖馓子哟”之声慢慢传来,渐而渐大,离你三二百米听起来倒很悦耳。于是我赶紧下楼,在小区门口等他。只见一老汉踏着三轮车缓缓而来,叫卖声渐渐越喊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丛焰花蓦然升入空际,四下散开,击人耳鼓。哪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转之后,又高一层。恍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腰里盘旋穿插,或高或低、或颤或游,最后慢慢落至峰谷。个中高低、雄伟、婉丽、浑圆之感竟在“卖馓子哟”四个字的叫卖中体现无余。我禁不住赞叹:“真是绝活!让他扮演京剧《红灯记》中的磨刀人,一声‘磨剪子来锵菜刀’,不用扩音也能声震四壁。”等老汉车停,我走近他作了一番叙谈。老汉叫商汉龙,今年53岁,家住盐都区潘黄镇何桥村。改革开放的1983年开始炸油馓。一天搓50斤面粉,炸62斤左右馓子。每天晚上6-7点钟搓面,夜里3点钟起来盘条,4点开炸。收拾停当,6点钟上集市菜场,8点钟人们上班他便跑小区,到下午两点就能全部卖光,一天能赚50元左右。老汉说,他和老伴种5亩地,一年可收入三四千元,卖馓子一年能挣将近两万元。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已出嫁,一个儿子在建筑公司做技术员,各挣各用。加上养猪、养鸡鸭,老两口一年净收入两万四千元左右,人均纯收入一万二,早已超过小康水准了。

说这话时,老汉嘴角笑得直往耳边靠。我再仔细瞧他,长端端的鼻子,尖尖的下巴,一双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整天在燃烧。薄薄的嘴唇,说起话来,上下不沾唇边。更有绝招,说话时好像肚子一吸一吸的。我问是什么窍门?他说多年叫卖吆喝,练出了“丹田功”。喊卖时,小肚子一收缩,气往上顶,就能把声音送得很远、很响。这不是歌唱演员和戏曲演员练声的方法么,我惊诧了,佩服了。

改革开放后,农民不仅一家家富起来了,技艺也精了。就连卖馓子的,也能凭技艺喊来生意红火,喊出振聋发聩的致富强音。不过,最近商老汉感悟到喊声太大,会扰民影响环境。他说,鼠年打算用“丹田功”把叫卖声变得绵延悠远,就像电视里“卖黑芝麻糊”那样,创造“吆喝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