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5年02月07日

土地确权让楼王农民笑开颜

本报讯(孙玲)“最近,村里进行了土地确权登记,很快可以拿到证书,我马上就可以用土地抵押贷款了!”近日,楼王镇公兴村村民宋传红兴奋地告诉笔者,他承包了村集体40亩地养鱼和蟹,还种了33亩田的粮食,一年投入近30万元,资金紧张一直是让他头疼的问题。“等新的红本子拿到手做了贷款,资金问题就好多了。”

楼王镇是我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的试点镇,也是全市首批开展试点工作的乡镇之一。“土地确权登记之后,农民对承包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一定处分的权利,相当于把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了农民的存折,装到‘挎包’里,变成了‘活资产’,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该镇党委书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周学东说,为稳妥推进试点工作,该镇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定公兴村为镇里的试点村,进行先行先试,同时在全镇有序推开。

“过去分地,尽管全村老百姓都到场,但用尺子一点一点量,难免有误差。现在,有专业测绘公司和精密仪器,谁家的地多大、在哪,测绘仪器和电脑说了算。而且,经过上门调查确认、公示、勘误、公示,几轮下来,基本没什么偏差了,绝大多数村民都心服口服。”全程参与村里土地权属调查的公兴村老党员王维亮说,严格依法依规、公正公开,使得此次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得以推进。目前,该村集体承包土地登记申请、地籍调查、权属审核、登记注册已经结束。公兴村党总支书记蒋瑞华介绍说,二轮承包时,全村土地合同面积2493.2亩、自留地177.9亩,这次实测承包面积2874.5亩、自留地195.1亩,总数增加398.5亩,增幅达14.9%。他还高兴地透露,去年10月份,村里准备按每亩1000元集体流转85亩地,经过实测,面积为106亩,仅这一块地,农民每年就可以增加收入2.1万元。

土地确权登记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土地重新焕发出魅力,在村民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今年68岁的王林珍放心了。她正常住在苏州的儿子那里,心里总挂念着家里的地。经过确权登记,她如同吃上了“定心丸”,再不用担心土地流转出去收不回来了。二轮承包时弃田抛荒的村民们也要田了,经过确权,物归原主;在外经商的王珍国特地从浙江赶回来,双方签字确认,收回了2.5亩承包地,并委托村集体流转出去;外出搞建筑的王义东回到村里,“土地确权后流转起来更方便了,我准备弄个百十亩地搞设施农业。”他兴奋地告诉笔者。

该镇农经站站长智恒宏的办公桌上,摞着厚厚的《盐都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摸底调查表》、《发包方调查表》、《承包方调查表》等6种确权登记表格和相关图件。笔者看到,每一户的承包方代表、家庭承包地共有权人、承包了几块地、每块地的面积和空间位置、东西南北四址等,记录翔实、一目了然。据他介绍,该镇土地确权登记工作计划今年3月份结束,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将陆续发放到农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