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5年02月05日
寻 找
———读徐则臣的《居延》有感
□ 曾加祥
常常看到此岸彼岸之说,只是不知道此岸和彼岸究竟以什么分界,抑或就是模糊得没有答案。
相对于大海的博大,我依然相信心海是最辽阔的,有容乃大,大得无边无际,直至空蒙迷茫,堕入混沌的初始状态。
以寻找为主题的中篇小说,最近读了《寻找王金叶》、《居延》,小说各有侧重,分别是在寻找信念、在寻找感情,当失去了自己的时候,一切的寻找只能变成意象的国度,感性的东西就变成桎梏,牢牢地围困着自己的内心,欲罢不能忘。
坐在公交车里,看着流动的风景,一切与我无关的风景,一个个或灰色或靓丽的建筑里面,同样围困着一群人,其实捆缚自己的樊笼都是有责任意念道德之类的铸就的,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公交车在奔驰,沿着公路直线高速行进,黑黑的崭新的马路,摩擦出嗤嗤的快活的声音,当思绪飘飘悠悠的升到空中俯瞰,公交车何尝不是在既定线路上转圈呢,而公交车的寻找只是在寻找乘客而已。
说说《居延》的故事吧,徐则臣写的,一直比较喜欢他的文字,纯正的京片子,干净利索,写实功夫一流,他崇尚细节的伟大,他的文字普通得如简单的毛线,经过他的巧手编织,让人感觉是一件初恋女友织就的毛衣,温暖深情。
《居延》中的居延,是一个南方的女孩,在大二的时候恋上了教哲学的老师,之后按部就班的活在他的影子里,等他放弃家庭,为他奉献一切,而故事的转机就是哲学老师突然失踪,居延到北京寻找,在北京的寻找中,得到唐妥的帮助,进而产生的一段爱恋故事,居延和唐妥之间有矛盾有人性的执着,结尾,居延找到了哲学老师,却答应了唐妥的约会。
其实这个故事的寻找,我觉得就是一个寻找自身的过程,每个人都希望在一个世界的这个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平静的生活。当发现自己已经成功嵌入某个点的时候,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而世间的变数,想起一个黑天鹅现象的比喻,就是偶然事件的出现,人们都信誓旦旦满怀希望的规定着生活,最终却事与愿违,不得不仓皇的行进在继续寻找的路上,失落、绝望、振作、得到温暖,这些复杂的情感就像一个富有创意的厨师研究着不同的比例,但该店是霸道的,不管最终味道如何,都请你品尝并喝完。
寻找,选择,都是一个决策者的思维。我常常看到形容路的多寡,条条大路通罗马,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但关键的是人不可能在同一个时间出现在不同的路上,也就是说当下的路只有一条,自古华山一条路博得最后的胜利。
寻找,是难的,也是苦闷的,路上孤独相伴,诱惑尾随,意志溜号,精神麻痹,而挣扎出来的不仅是勇者,还是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