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5年02月05日

适应发展新常态 奋力开创新局面

———访郭猛镇党委书记吴军

本报记者 丁晓岚

 

“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和区‘两会’提出了‘打造新高地、迈上新台阶’的总定位和‘三突出、三强化’的工作重点,为我们郭猛镇开展今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基本遵循。”日前,郭猛镇党委书记吴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郭猛将深入贯彻区委全会和区“两会”精神,主动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提速打造新园区,合力打造新镇区,稳步打造新社区,持续打造新环境”的总体要求,围绕69项重点工作和16个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实施“一区、两园、三景、五带”工程,致力把郭猛打造成为乡村旅游的胜地、全民创业的洼地、生态宜居的福地。

据介绍,去年,该镇上下锐意进取,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8.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89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029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27元。共招引新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12个,新竣工项目14个;全民创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7.5万平方米。不断加快镇村建设的推进步伐,建成幼儿园保教楼、卫生院数字化门诊楼;完成集镇8.3公里的污水管网铺设,污水处理投入运行。杨侍新村三期绿化、亮化、道路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四期规划方案已经形成;乡村旅游品牌进一步提升,2104年,杨侍村相继获得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最美村镇、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日趋成熟;完成新跃、护西3000亩农田林网工程,村庄绿化示范村3个,创成国家级生态镇。民生福祉显著增进,启动并实施了农路农桥“三年计划”;投资200多万元,改造升级镇敬老院;结对帮扶16个特困户、21名特困学生,实施20个特困户危房改造工程,真正把服务群众、关爱群众落到实处。

谈到2015年工作,吴军信心百倍。他表示,要把全镇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扎实的举措,全力推动郭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聚焦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工业强镇。围绕“经济强”目标,自加压力,确保为高新区招引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一个以上;力争本镇新招引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至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全民创业园招引1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力促在建项目10月底全部投产达效。聚焦服务配套,着力提升集镇形象。完成10公里集镇燃气和新镇区5公里污水管网铺设;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儿童用品市场项目力争10月初顺利开街,10月底建成东景濠庭和紫郡湾两个精品小区。聚焦改革创新,着力调整农业结构。紧扣“百姓富”目标,策应杨侍乡村旅游,全力打造以杨侍路为代表的5个千亩特色观光农业产业带。继续推进联耕联种,确保新增面积达1.1万亩以上。聚焦生态宜居,着力做美人居环境。在完善“五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基础上,围绕绿色发展,新建民乐、南侍2个村庄绿化示范村,实施圩堤绿化20公里以上,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以上百分点。聚焦民生普惠,着力营造和谐氛围。力争在夏收前完成10公里道路、30座桥梁的建设任务;确保幼儿园保教楼、卫生院门诊楼3月中旬全部投入使用;继续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汛期前改建结束18户危房;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家家访”和结对帮扶等活动,全力打造幸福郭猛。

好风凭借力,正是扬帆时。吴军表示,郭猛镇将围绕“适应新常态、建设新郭猛”目标,以“经济结构、城乡统筹、社会管理、民生实事、作风建设”五个优化升级工程为抓手,力夺首季“开门红”,在新常态下开创郭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谋求新发展,再登新台阶,以各项工作的新突破和新业绩,向区委、区政府和郭猛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