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5年02月05日

2014年成就回眸系列报道之四

盐都:法治社会建设扬帆起航

本报记者 宋进波

回眸2014年,盐都法治社会建设乘风借势,朝着“全市率先、苏北领先、全省争先” 目标,扬帆起航。

作为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法治盐城创建工作先进县(市、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和“法治建设先进集体”,盐都区上下紧扣在全市有位次、全省有影响的奋斗目标,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宣教活动,依法规范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快实施法治惠民工程,为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的美丽盐都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注重实效,大力开展普法宣教活动

 

去年11月7日晚,区文化艺术中心内座无虚席,全市“法治社会扬风帆”专场文艺巡演在这里浓情上演。整台晚会现场气氛热烈,以歌舞、小品、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让广大观众在欣赏小品《法官家事》、小淮剧《金字招牌》等节目中学习法律知识。观众们纷纷表示,运用通俗易懂的文艺表演形式,承载普法教育内容,让人受益匪浅,深受他们的喜爱。

去年12月4日,是首个“国家宪法日”。我区在世纪公园广场集中举行法制宣传活动,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等38个部门和单位经过精心准备,设置了咨询台,布置了宣传展板,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耐心而详细地解答群众所咨询的法律问题。

这只是我区去年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场景。

一年来,我区坚持把广大群众学法、懂法、用法,作为依法治区的首要举措来抓,着力在干部群众中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全区广大司法干警立足平时,抓在经常,深入基层,见缝插针宣讲法律法规。全体法律工作者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经济发展,带头宣传法律法规。区“夕阳红”法制宣传队常年奔走在城乡学校、村居、社区和企业,呕心沥血为全区青少年学生及居民、职工宣讲法律知识,成为我区法制宣传的响亮品牌和一面旗帜。

在提升传统宣传效能的同时,我区还开展了法制宣传进手机、进报纸、进电视、进网络、进戏曲的“新六进”活动,司法部门与电信、移动等单位合作,实施“法律进手机”工程,定期面向全区机关干部、教师、企业职工、农民发送法制短信和微信。区委政法委和区法制办、司法局联合在《双新盐都报》上开设了《“法耀盐都”——美好盐都,法治同行》专版,实施了“法律进报纸”工程。此外,在盐都电视台开设了《盐都警方》、《法治讲坛》等栏目,区检察院、区地税局等单位拍摄制作了《我的大学路》、《假票风云》、《网》等微电影,实施了“法律进电视”工程。在《中国盐都网》上建立并开通“法耀盐都”网页,以“法律进网络”的方式,持续宣传盐都法治建设成果。各镇(区、街道)、各村(居)纷纷开设广播自办节目,探索“法律进广播”又一载体,将普法宣传的触角延伸到乡镇村组、农民家中。

区委宣传部发挥职能作用,在强化新闻媒体配合宣传的同时,组织全区文化部门和单位,结合区情实际,创作了《自食其果》、《特殊来客》、《铁窗泪》等一批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作品,以“法律进戏曲”的路径,组织送文艺下乡专场演出60场次,不仅使法制宣传走上舞台,让空洞抽象的法律条文化为生动形象的文艺节目,而且深受广大干群的喜爱和称赞。

 

依法行政,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

 

截至去年底,我区行政审批事项还仅剩352项,较以往的506项,精简了近30%。这是过去一年我区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化而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也是全区进一步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的缩影。

2014年初,区委提出明确要求,区政府常务会、部门班子会必须要集中学法,领导干部要述职述廉述法,政府拟任部门领导干部要参加法律知识测试……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写在纸上,更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次数只增不减、内容更加具体、效果更加实在。与此同时,还采用邀请省市法学专家举办讲座、分批赴省委党校和南大法学院集中培训等方式,不断增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为依法规范权力运行夯实了基础。

为了加大盐都法治社会建设的推进力度,我区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盐都法治社会建设的意见》、《2014年盐都区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了《盐都区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等五项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为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提供了保障。

坚持依法行政,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关心和支持与社会各界的参与与监督。基于这一认识,区政府从全区88位职业律师中选聘了30人,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盐都区法律顾问团,同时在区直重点单位实行了法律顾问制度。区政法部门还从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综治干部中聘请60名公正廉洁执法监督员,对政法干警的依法行政情况进行实时动态监督,并在区内媒体上公布了执法人员名单,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万人评警”活动。举办“百名代表评十案”活动,进一步深入推进执法检查、案件评查、个案督查和执法质量考评的“三查一评”机制,全面推行执法干警业绩档案和裁判文书网上公开。区法院开展角色互换“法院开放日”活动,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明,还常态化选派了60名法官,到基层村(居)兼任法治教导员。

 

务实为民,加快实施法治惠民工程

 

走进盐都,无论是繁华热闹的城镇,还是和谐宁静的乡村,总能看到墙上张贴的法律公共服务热线“12348”和“有理无钱打官司,法律援助帮助你”等宣传标语。

去年,我区为了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力,进一步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活动,务实推进法治惠民工程的全面实施,区法律援助中心从严落实“法律援助服务受理零推诿、法律援助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质量零差错”的“四零”举措。全年共接待来访咨询群众2627人次,接听咨询电话2589人次,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40多起,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00多万元,免除各项法律服务费用19.64万元,受援人对法律援助的满意度达到99.9%。

为了进一步实施法治惠民工程,区司法局积极组织,扎实推进法律援助、矛盾调解等惠民工作,努力为群众办好实事,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法治建设的成果。

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群众比较关注的拆迁安置、食品卫生、养老保险、生态环境、教育公平、医疗保障、安全生产等热点、难点问题,层层落实法治盐都建设责任,千方百计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印发了《2014年全区综治平安和法治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结合市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责任化、节点化、质效化的要求,积极探索项目化管理、常态化推进、社会化监督新机制,精心谋划实施方案,逐条逐项抓落实、抓达标,协同配合,整体联动,有条不紊地做好全区年度法治社会建设30项重点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具体化、工作推进项目化、检查督促实效化。

成绩属于过去,标杆再次抬升。

在区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区委书记羊维达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依法治区工作的领导,努力深化法治盐都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区进程,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展望2015年,盐都法治社会建设已经锁定目标,吹响了集结号,敲起了进军鼓。一批法治建设“民心工程”将稳步实施,食品药品、拆迁安置、环境保护等热点领域将为全区法律工作者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法治服务的前沿阵地,“法治盐都”建设必将乘风破浪、全速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