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0年01月07日

富民兴社写华章

——区供销合作总社加强农村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纪实

陈兆根  陶根阳

 

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写最新最美的文字。然而,曾经辉煌的盐都供销系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非但不是一张白纸,还背着沉重的体制与经济负担。

穷则思变,变则能通。翻开区供销合作总社近年来的统计报表,一组组不断刷新的数字正像一串串跳跃的音符,谱写着供销合作社重振雄风、务农惠农的华彩乐章。至2009年底,全区累计建设村级为农服务社109个。其中,三星级为农服务社16、二星级社26个,全部通过了省、市供销社验收;先后领办专业合作社31个,实现年农副产品收购3.9亿元,帮助农民销售各类农副产品4万多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副产品的流通。潘黄仰徐为农服务中心被省供销总社评为全省供销社系统“十佳为农服务中心”,大冈供销社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举办的“全国百强基层社”评选活动中榜上有名。

近年来,全区供销合作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农服务办社宗旨,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牢牢抓住改革与发展两大主题,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构建了为农服务新体系,建立了面向市场的新机制,走出了开放办社的新路子,开创了多元发展的新局面。

浴火重生,历经阵痛站起来

区供销合作总社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原有下属企业52个、职工12000多人。在计划经济的岁月,供销社与平民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站在“三尺柜台”前当营业员,是那个时代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岗位。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风声水起,一场巨大变革让供销人刻骨铭心。营业员金饭碗丢了,流动市场被占了,城乡阵地萎缩了,红红火火的供销社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人往那里去?路又在何方?区供销合作总社一班人痛定思痛,按照社企分开的要求,多形式推进改革改制。

大力推进企业体制改革。一方面,促进优势企业吸收社会资本,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运作规范、机制灵活。另一方面,对资不抵债的企业或实施破产重组,或实施歇业分流。至目前,已对23个企业进行整体改制和破产重组,共置换职工身份5300人,3700名离退休职工生活、医疗得到保障,并化解银行债务1.1亿元,保留社有资产超亿元。由原盐城市第二纺织厂改制重组的江苏日升纺织有限公司,年纳税超千万元,累计上交税收超亿元,人均创税列全国同行业100强,综合实力居全市工业前30强。

全面实施基层社改造重组。大胆引进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盘活闲置资产,大力度进行基层供销社体制创新。至目前,全区拥有10个基层供销社、在职职工682人、经营面积达3.6万平方米、土地面积22.4万平方米。各基层社充分发挥位于所在集镇核心地段、拥有一定规模商场和深入持久的群众基础等优势,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不断增强为农服务活力。

加快转换区社机关职能。区社机关在实施定员定编、人员分流改革后,理顺社企关系,加快工作职能转换。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系统销售总额、农资商品销售额年递增均在15%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年递增8%以上,利税总额年保持在1300万元以上。

历经了体制根本转变、产权制度改革、清退社员股金、置换职工身份、化解历史包袱等一系列的阵痛后,盐都供销合作社人也得到了凤凰涅磐般的磨炼与洗礼,他们轻装上阵,在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上艰苦创业,奋力爬坡,踏歌前行。

开放办社,为农服务活起来

近年来,区供销合作总社坚持开放办社,积极组建各类行业协会,成立了区合作经济联合会、区农资流通行业协会和区超市行业协会,探索建立了经济成分多元化的联合社,努力打造全区合作经济组织的公共服务平台。

做足“合作”文章,带动农民增收。该社针对农村生产经营分散、标准化程度低、进入市场风险大的实际,立足种、养、加、销等资源优势,采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基地)”模式进行运作,大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年”活动。至目前,全系统已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1个,入社农户1000多户,带动农户近3000户,助农增收1000多万元。旺湖水产品、华丰畜禽、日佳草莓、兴业秸秆、国源棉花、广红粮食等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供销合作特色鲜明,带动力强,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已成为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致富的生力军。大纵湖供销社领办的旺湖水产品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320户,产品远销10多个城市,成为市级“四有专业合作社”。日升纺织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日佳草莓专业合作社,投资200万元,占地500亩,每亩净收益3万元,带动周边几个镇的农民致富。

练就服务硬功,帮助农民致富。全区供销社系统把为农服务社建设作为供销合作社践行服务宗旨、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来抓,始终以基层供销社为主体,累计投入200多万元,整合资源,开放办社。中心村设立的为农综合服务社,不仅向农民提供了农资、商品小超市和农副产品收购等传统项目服务,而且还设立了农民活动室、书报阅览室、医疗门诊、庄稼医院、劳务中介等多种服务项目,服务社成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全区共创办村级为农服务社109个。其中,福泉、黄坝、大潭、夏陈等16个三星级社通过了省供销社验收,还有26个二星级社通过了市供销社验收。2009年,村级为农服务社共发放科技兴农资料1.5万份,开展科技咨询6万多人次,销售农资6300万元、日用品2300万元,收购农副产品3亿元、废旧物资85万元,安置职工200多人,盘活利用闲置经营场地5万多平方米。

舞活产业龙头,引领农民创业。该社着力在培植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上做文章,使农民取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江苏日升纺织有限公司主动实施“公司+基地+农民”的经营模式,实行棉花产、供、销一条龙,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采取合同定价、设点收购、集中加工、超利返农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构织网络,特色品牌靓起来

去年,经过持续探索的区供销合作社一班人自加压力,乘胜追击,着力在主动适应市场需要、加强经营网络建设、加大服务“三农”力度上动脑筋,誓志创建一流的服务品牌,为供销合作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盘活闲置资产,“筑巢引凤”收失地。针对基层供销合作在有些乡镇仍为“空白”的实际,区社一班人深入基础调研,千方百计盘活闲置资产,组织力量招商,建办为农服务社,领办专业合作社,重建服务载体,重构服务网络。从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需要出发,通过联合、合作等互助双赢形式,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联合会,把广大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村能人等组织起来,搞活流通,产销一体,为农服务,助农增收。

健全经营网点,乘风借势塑特色。采用连锁配送等新型经营业态改造传统经营网络,大力改造、整合、提高原有经营网点,并以国家商贸部发起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市政府实施的“千村百镇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强龙头,健龙身,壮龙尾,做优促活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了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乡镇超市为基点,为农服务社为终端的农村现代化流通服务网络,着力构建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五大流通服务体系。大冈供销社投资260万元,引资2000多万元,兴办了“好又多大卖场”等3个知名的日用品超市。区总社通过招商引进的世纪联华潘黄店,已成为集镇购物的新亮点。牵头兴办的农得利农资连锁网络全面启动,区内连锁网点达到50个,烟花爆竹配送中心也于2009年8月28日开业,“小网点、大网络,小超市、大连锁”的格局已见雏形,形成了服务平台、网络经营优势互补,融为一体,互助双赢,较好的维护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

延伸“三尺柜台”,为农服务面对面。如今,盐都供销合作社的经营业态已从传统的一购一销,逐步走向连锁经营、物流配送。过去的“三尺柜台”,已变成宽敞整洁的乡村超市,成为农民称心的购物场所。在采访中,农民兄弟告诉我们,供销社的人变了,与他们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变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参谋”和“助手”。农民需要的生活用品,供销人可直接送货上门;农民需要化肥、农药,供销人接到电话就送到田头。

拓展销售渠道,助农增收为己任。供销系统千方百计积极组织农副产品产销对接,努力促进全区农副产品直接向大城市、大市场、大超市和销地批发销售。连续多年组织参加了“苏州·盐城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积极组织参加了南京农产品展销会、上海农产品交易会、徐州黄淮海经济协作区农产品恳谈暨展销会,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年实现农副产品收购3.9亿元,帮助农民销售各类农副产品4万多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副产品流通。该社在全力以赴抓好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的同时,与市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星火科技培训示范点”合作,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到农副产品门类比较集中的集镇办班,既减少了农民经纪人的往返时间,又节省了培训成本,农民经纪人踊跃参加。至目前,已举办专题培训班10多期,培训农民经纪人1000多人,提升了供销合作社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三农”的新形象。

谈到2010年工作,区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沈建刚成竹在胸。他说,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继续弘扬新时期供销合作社人的“四自精神”,继续加大建设为农服务社的力度,进一步拓宽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功能,为建设“双新”盐都作出供销人的应有贡献。

市、区领导视察供销社农产品产销洽谈会

世纪联华购物中心(潘黄店)开业仪式

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社一角

日盛纺织园生产车间

华丰畜禽专业合作社草鸡养殖基地

区总社领导深入基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