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报平台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内容详情
2017年10月12日

百河之邑 人水相亲

——盐都,绿色发展这五年

□  邵玉田

 

这块土地,红色是魂。盐都人的乡愁里流淌着革命先烈红色的DNA,有一种百折不回、砥砺前行的血性。

这块土地,绿色是根。盐都人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厚植于心,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农耕文明的纯朴和率真。

这块土地,蓝色是梦。盐都人以如椽之笔描绘“一湖两带一圈”,旨在“聚焦富民导向,创新富民举措,提高富民实效”,进而一举托起盐都“强富美高”美丽的中国梦。

——题记

 

(一)

 

穷则思变。既要改革创新,更要为子孙留下“蓝天绿水”。这是盐都“产业强区”的准确定义。

我出生于盐都,童年漂泊在外,九岁才回到故土入学。之后,故土难离,一直工作、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转眼已到“奔八”的年纪了。

岁月流逝。然而,六十四年前的那个秋夜,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秋夜,我和外婆两人冒雨蹒跚在一条坑坑洼洼的泥泞小道上,去那个叫做“芝麻墩”的偏远小村。

从秦南的老轮船码头上岸,大约是晚上七点多钟,可是我们摸黑赶路到达外婆家时,已经是第二天的黎明之前了。区区六七里地,我们祖孙俩整整走了九个小时啊!

“贫穷”和“落后”,如一道深深的印记,一直延续到“文革”之后,这仿佛是外地人对于我的家乡久经验证、始终“颠扑不破”的一种结论。

为了打破这个所谓的“颠扑不破”,为了彻底改变“贫穷”和“落后”,一代又一代的盐都人瞄准这四个字,坚持以“成功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改革开放以来,盐都发展速度可谓日新月异。

如果说,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们也曾游走在“短平快”的利益追求之中……那么,最近这五年,世人有目共睹:全区上下,凝聚共识,齐心协力,书写着“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新诗篇。

退休后,我走在文学的路上,偶遇了一次次惊喜,看到了盐都的新诗情和别样的画境。那满池绿意的荷花,枝繁叶茂的古树……荡漾了我童年的记忆。

每一次,我沿着贯穿于盐都的高速、国道、省道,以及密布如网的乡村公路前行,映入眼帘的总是蓝天碧水,绿色葱茏。去乡镇采风,参加论坛、笔会、诗会,或走进各个“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我总是融入那种欢愉的氛围,以身心感受盐都那别具一格的自然风光,体味“绿色发展”带来的新变化……再回想这些变化背后的那些筚路蓝缕之功,一组组文字就会从心底涌出,如心画心声,惟知者能解。

 

(二)

 

古邑“盐渎”,有“百河之县”的美誉。

今天的盐都,胜境美景,伴河而现,则有“八百年醉了风和月,六十里烟雨苇万顷”之风韵。

所以,盐都这五年,“治水植绿,城水相融,人水相亲”,是探索并实现生态立区、绿色发展的五年。

2012年,我身临盐龙湖工程现场,在那热火朝天的场景中感受到了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了境内所有化工、造纸企业,是那样的决绝和果断。尽管暂时减少了相当可观的GDP,却保住了盐城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生命之泉”。紧接着,盐都又在建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落实《建设“清水走廊”三年行动方案》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市域河道整治”“退圩还湖”“引江入湖”等一系列工程。一是让不足20米宽的蟒蛇河、串场河得以拓宽;二是退圩还湖,坚持科学规划发展水产养殖;三是清理深挖淤塞了300年的湖面,扩大水面,恢复生态,使得平湖的旖旎风光再现;四是接通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沙黄河,引长江水入湖,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水源水质提升的难题;五是将大纵湖及连通市区45公里河道的两侧列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区,杜绝了一切污染源。

2013年一个秋雨过后的早晨,阳光明媚。我跟随区水务局的同志来到郭猛供水泵站。一座粉墙黛瓦的建筑,在四周绿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幽雅、别致、清新、醒目。像这样连接盐都乡镇的泵站,在全区境内规划建设的还有好几处。它除具有增压、保证供水等功能外,还起到检测、监测水质的作用。

我认真阅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实施这项工程的红头文件。从《城乡区域供水一体化工作调研》到具体规划设计,再到每个节点的实施方案、细则,以及工程质量监督、验收、检测等细节,都十分具体,要求严格,强调必须要将此作为“四心”(民心、良心、放心、称心)工程来抓。按照“同水源、同官网、同水质”的要求,确保城乡供水一体化,如期实现城乡全覆盖。

2014年3月,在全市“最美河道”的评选活动中,盐都有三条河首先入围,我至今仍然记得被誉为“水美三条河”的褒奖词。

郭猛东干河有“四美”。美就美在:“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村民的故事延续;留住乡愁,励精图治,‘东干河’旧河换新颜,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意蕴……;由北向南,它串联起国家高新区、仰徐和杨侍两个最美乡村及‘双新大道’等美丽的景观,俨然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生态环保,清洁卫生,又用上了清洁能源,全新的生活方式,让村民们真正享受到了文明小康的红利。”

盐龙湖环河:“有市区饮用水‘生命之泉’的铠甲之称。”“俯视‘生态风景保护区’的鸟瞰图,它的规划结构颇具特色。有‘一核五区,众星拱月,一脉相承’的诗情画意。一条貌似于龙形的生态景观绿脉(龙形大道)、将龙形水系的展示小品、以及‘龙’字命名的植物等,融汇成一个有机整体,突出了‘龙’的主题,衬托于盐龙湖畔,可谓相映成趣。”

高度评价盐都新区三河子的,则有:“一条清流,不一样的河坡,科学生态,曲径流觞之美。傍晚,河水潺流,波光粼粼,微风中飘来一阵阵芬芳,可能是水草芦苇的香味,亦可能是河坡泥土的香味,还有可能是周围草木的香味,难以分辨。但,那肯定是一种自然芬芳的气味。”

2015年9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由意大利一名设计师拍摄的《中国城市新貌》,其中的一个片段里,就有江苏盐城“三河子”整治后新容新貌的呈现,说这是“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

 

牢记使命,践行使命——绿了生态,也鼓了钱袋。这才是盐都“富民兴区”的真正内涵。

我手里有一份《盐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系2011年区人代会通过的文件。里面的有些关键词,应该是第一次写进由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文件。如,以“生态盐都”“低碳盐都”为标志,建成全市首批“国家生态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利用能源,加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等。再比如,以“产业和生活废水处理”为重点,年集中处理率确保超过80%;宣传推广“生态村”建设经验,实行农村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四级治理体制。还有,基本建成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区道、镇道、村道及主干河道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区以上道路绿化率达100%,镇村道路绿化率达80%,等等。

五年以后,同样是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我看到了盐都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文件汇编》。吴本辉区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五个“过去的五年”,一字一句,掷地有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相信在场的每一位代表,听到这样的报告,亲身经历和感受这五年的变化和发展,一定会感到无比振奋和自豪。

这五年,绿色盐都彰显底色。连续四年被省表彰为造林绿化成效显著县,林木覆盖率从11.1%提高到21.6%;大纵湖获批省级湿地公园;全区创建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136家,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2%。生态镇村创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在全市名列前茅;9个镇(街道)创建成国家生态镇,全区创成市级以上生态村21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8个。

这五年,低碳发展成效突出。累计实施各类资源综合利用项目63个,结构减排项目18个,淘汰落后设备920台(套),建成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48家,市级85家,单位GDP能耗下降18.8%。污染物减排量全市第一。郭猛、大冈、尚庄等集镇,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城镇集中污水处理率提升到85%。卫星监测连续两年实现“零点火”“零通报”。

这五年,环境整治深入有序。整治城市河道21条,疏浚农村河道1861条。农村环境整治和“清洁乡村”行动,一次性高分通过省市全域验收,创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4个,二星级32个,一星级235个,以及环境整洁村887个,率先在全市建成“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四级垃圾处理管理体系和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值得一提的是,盐都农村生活垃圾收运、智能管理的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这五年,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乡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与“十一五”末相比,盐都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2.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5倍。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提高到18.9%,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至142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600元、17600元,分别比2010年的18600元、9363元增加了12000元和8237元。

时光在蓝天丽日下热烈地展开,葱茏的绿色,浓浓的情怀,像春风一样荡漾开去……盐都这五年的实绩,不仅与规划无缝对接,而且主要指标大大超出了《规划》的预期。

正在发生的历史性巨变,使得盐都的每一个人,比任何时候更加坚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东晋古城

 

鸟的天堂

 

西乡水韵

 

龙冈桃园

 

绿丘营地

 

三官民俗

 

(四)

 

“一湖两带一圈”,绘就了盐都“中国梦”的美好蓝图。

大纵湖由古泻湖演变而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她温顺而婉约,坐落在苏北里下河地区这般纯净美丽的自然生态中,摈弃了城市喧嚣,为人们平添了更多的宁静和美好。

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和园区做足了“水的文章”,已将大纵湖景区打造成为AAAA级景区。

景区的“芦荡迷宫”,因水域宽广,水草丰茂,生物繁衍,野鸟翔集,加之水道盘桓,形如八卦,迂回环绕,有迷人之意趣,被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世界之最”。尤其是“芦荡迷宫”亮相于央视《新闻联播》之后,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更是成为人们旅游休闲度假的最佳选择之一。

除了大纵湖,盐都境内还有三里荡、杨家荡、团头荡、缩蒲荡、西荡、龙港河荡、莘北荡等众小湖荡,如珍珠一般洒落于盐都西乡。

这是一片温润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屹立着史诗般的巨大雕塑群……臧旻、臧洪、陈容、宋曹、朱升、陈琳、万云鹏……每一位历史人物,都有一段历史背景。他们的故事,包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弥足珍贵。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有了文化遗产,就有了历史,有了研究的价值,有了记忆、审美、旅游和观光的价值。

建设之中的“东晋古城”,正将“纵湖文脉”这些厚重的元素融入景区。相信有了这样的铺陈,它必将成为盐都区一张不可或缺的靓丽的文化名片。

阳光满满的一个夏日,我在区旅游局了解到,正在全新打造的“蟒蛇河水上游览风光带”,就是以一条河水走廊的绿带“穿针引线”,将沿河的人文景观串联起来,以此讲好“中国故事”“盐都故事”,丰富乡土的文化底蕴,从而让人们回归自然,守望乡愁,让这一带美丽乡村成为盐都人的精神家园。

日前,以纵湖秋韵、梦里水乡为主题的“2017畅游盐都金秋行暨第三届盐城大纵湖湿地生态旅游节”,在大纵湖旅游度假区隆重开幕。这是盐都旅游产品集中展示和盛情邀约八方游客的一场“重头戏”。

在此期间,“双新观光旅游产业带”一线的“台创园第三届台海菊花节”、三官村“第五届民俗婚庆节”、尚庄“番茄风情节”紧随其后,同时启动。这系列节庆活动,都以弘扬农耕文明为主题,有力推进了盐都农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市区都市休闲旅游圈”,仰徐乡村乐园“第三届葡萄节”、泾口的“垂钓英雄会”、杨侍的“第二届美食节”和龙冈果园“第五届金秋采摘节”,形成了一种连锁效应,演绎着“多彩盐都,欢乐水乡”的种种文化元素,可谓“好戏连台”,精彩不断。“蟒蛇河水上游览风光带”,虽处于规划设计和建设之中,但获得“安徒生国际儿童文学奖”的曹文轩的故乡——中兴街道,以他的文学作品《草房子》命名的“草房子朗读周”活动,已于2017年9月9日拉开了帷幕。

与此同时,“盐都旅游招商推介会”在上海、南京等地分别举办,并获得圆满成功,在“长三角”打造了宣传推介的大气势。接下来,还将启动盐都旅游走进上海社区仪式,开通“南京——盐都”的旅游直通车……要让“水韵盐都,大美盐都”的美誉叫得更响,让盐都旅游的品牌走得远,走向国内外。

 

(五)

 

在跨进“十三五”、迎接“十九大”的关键时刻,盐都区委在今年7月召开了十四届三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及市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区委书记羊维达的主题报告和代表们的发言,传达出一致的心声——成绩只属于过去,发展任重而道远。区委号召全区上下,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新起点”,必须确立“新目标”,要有“新作为”。“要加大力度推进生态建设,继续改善生态环境,高品质塑造生态空间,全方位坚持不懈地强化环境治理,聚焦‘一湖两带一圈’,发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宿’、‘精品农家乐’,增加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发展旅游经济,释放富民增收生态红利”。

……

这些条条款款,字字句句,温暖人心,需要我们盐都人一笔一画写在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上。只有锲而不舍,砥砺奋进,将其一件件“落地生根”,才能变成现实,拥有美好的未来。

如今的一个热词——“强富美高”,流行于大江南北。区委全会提出,“生态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绿特色是盐都最大的生态禀赋,也是宝贵的富民潜力。”我认为,上述这些文字,应该是盐都人对这个热词的最好的注脚。

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以后,盐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