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7年10月12日
盐都:加快推动新兴产业迈步中高端
本报记者 韩志伟 通讯员 成文军
10月10日上午,记者在盐城高新区东山精密电子项目建设现场看到,这里车来车往,人声鼎沸,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现在是施工的‘黄金期’,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大家放弃休假,坚持奋战在施工一线,克服工期紧、施工难等困难,抢抓工期,争取早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项目建设部负责人胡建平介绍说。
东山精密电子项目是盐都迄今单体投入最大的工业项目。这一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销售超150亿元,税收10亿元。该项目的成功招引和快速推进,是我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全面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制造业是强区之本,是建设“强富美高”新盐都的强劲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工业条线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抓一极一园一业、致力创新生态富民”的决策部署,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区制造业呈现出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良好发展态势。仅2016年,全区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2亿元、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277.4亿元,均比2012年增长50%以上,并荣获了全市“工业经济和转型升级”“全民创业和镇村经济发展”单项奖。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推进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是我区撬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头戏”。去年以来,智能终端产业园建成和在建的多层厂房达130万平方米,落户项目62个,智能终端首位度得到充分彰显;去年,全民双创园新建标准厂房43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138家。企业转型成效明显。全区列市工业大企业(集团)6家、市四星级企业2家、市三星级企业5家,拥有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0家,被认定省“智能车间”2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家,省“科技小巨人”获批企业数占据了全市“半壁江山”。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输变电、涂装、齿轮产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盐城高新区获批省“两化融合”示范园区,全区拥有国家驰名商标12只,累计创成省企业技术中心34家、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0家。
“今年四季度,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经信部门将深入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集中力量,集聚资源,进一步完善转型升级激励政策,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向好、质效提升,确保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290亿元,增长12%;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190亿元,增长10%;新增定报企业35家以上,以优异的业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区经信委主任杨正茂如是说。
一组组数字,成果丰硕。砥砺奋进的五年,盐都工业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一项项举措,振奋人心。策马扬鞭的今天,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大干当前,锁定目标、狠抓关键,决战四季度,力夺全年胜,决心用崭新的业绩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
聚焦新兴产业,培植发展新优势。今年以来,我区推进工业领域“双招双引”工程,突出智能终端产业首位度,力争全年引进品牌整机、关键部件、研发设计项目30个以上,其中超50亿元的重大项目1至2个。推动东山精密、赛博宇华成为全市工业大增长点,力促智能终端产业全年实现开票销售80亿元。集中人才、资本、资源、物流、创新等要素,做优产业生态,不断壮大智能终端、高端装备、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
加快企业转型,汇聚发展新能量。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对接智能制造、对接行业龙头、对接资本市场、对接科研院所、对接“互联网+”,实现“专精特新”发展,培育4至5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工业设计中心。鼓励重点企业发扬“工匠精神”,投身“争星创优”,培育市四星级工业企业2家、三星级工业企业5至7家。
推进科技创新,搭建发展新平台。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以上,提升智能终端产业研究院、惠普创新基地载体建设水平,加快集聚先进制造业创新要素。深化“一镇一产一院”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输变电、涂装、齿轮等特色产业建优研发检测平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推动企业产品创新,全年开发省级新产品100只、首台(套)重大装备5台。
优化发展环境,拓展服务新内涵。不断深化“暖企行动”,对企业存在的“两证”、用地、用工、资金等45个问题,强化政策、要素和服务保障,确保10月底前基本化解到位。围绕引导企业完成全年发展目标,组织挂钩干部再次走进企业,开展“店小二”精准服务,促进现有企业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新增长点投产达效,力促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