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7年03月14日
倒过来活的人生
□ 菜 丛
美国作家费兹杰罗曾因为马克·吐温的一段话启发灵感,写下了《班杰明的奇幻旅程》,马克·吐温这句话是这样写的:“如果有人生下来八十岁,逐渐活到十八岁,人生会是多么的美好。”
马克·吐温企盼的,是外貌和内在最好的交集,大约就是在四十岁左右。他隐喻着另一层含义却是,拥有美好的外貌却无法拥有智慧,而当老人们借着磨练得到了智慧,却已年老色衰,力不从心,望着青春兴起不复以往的感伤。但是,确实没有人拥有这样的表里优势,马克·吐温没有,四十多岁就去世忧郁症缠身的费兹杰罗也没有,那是他笔下爵士年代的美好。
据说女人在四十岁就提早体会到更年期的恐慌,应该说是一种心理恐慌吧,保养品和冻龄霜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卖得最好,最好是有一个产品果真能冰冻住年龄。男人则迟至五十岁以后,觉得自己的状况在快速地进入衰老。三十多年前,我听过心理学家的演讲,那时他差不多六十来岁,演讲题目是“如果我能再年轻二十岁”,所以,心理学家最想回去的是四十岁吧,不知道在后来的岁月中,他有没有能完成这项小小的心愿?
人生最遗憾的,是时光无法倒流,衰败从出生那一瞬就进入倒数,随时随地都是进行时,没有一种费兹杰罗向往的倒过来活的人生。在《涅槃经》里说,寿命能活过一劫的天人,还会出现五大衰五小衰的迹象,最终死亡堕入轮回,那更别提每天发出体臭、两胁发汗、头发散乱、不乐于座的凡夫俗子。引发了两个属于我们的问题却是,第一,能够在老年色衰还保住青春时的活力乐观吗?第二,纵使日日衰退,也能在最后心存感激吗?
日本作家天童荒太的《陌生的凭吊者》,借着一名四处旅行凭吊死者的主角点出,死者另一段生命的开始。旅行者每到一个命案或意外死亡地点凭吊,会问三个问题:死者爱过谁?被谁爱过?曾受到谁的感谢?这是面向死亡的深渊却能深深地一鞠躬,拥有完美的谢场姿势又开始了另一段的生命光彩,在微光一缝间充实地活着。
所以,如果真的有一种倒过来的人生,从记住开始了遗忘,从被感谢后再开始了施舍,深深地记住了一杯绿茶的滋味再开始冲泡、洗清你的杯子,或许,到头来只有禅能告诉我们怎样过着倒过来活的人生。
英国作家亚伦夏普的小说《吉迪镇的绿树》写道,乡下墓园有两种场景,一是墓前放着鲜花,永远被人记着,另一种是“不折不扣的死者”,墓前杂草丛生,墓碑倾斜毁坏。虽然生后是非谁记得,但我们总是希望将来能被记得,期间的差别在于生前的努力,在于让我们成为慈悲和懂得施舍的人,在衰败中记得别人的好,也记得对别人好,当一切成过眼云烟,还有亲人留下的花束,静静观看着眼泪后面的阳光山河。
举办一场生前追悼会,那不是人生句号前的惊叹号,而是知道自己终能被感谢的一份宽慰。一个句号不一定代表文意的结束,有名作家就从不在文末使用句号,他用的是破折号和冒号,还有作家最后一句和起头的第一句是完全一样的,中间的,要倒着读或顺着读呢,那端赖你对人生的看法吧。
“记得我”,这是心愿也是遗言,是起头也是结语,是禅宗所说的时时勤拂拭,当然,也是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