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6年11月24日
在众多创业者当中,有人白手起家,有人是“富二代”,也有人是“商二代”,但不管身份是什么,创业的艰辛都一样。没有随随便便成功的人生,没有不经历风雨的彩虹。在光鲜的外表背后,总有不为外人所知的辛酸和坎坷——
励精图治承父业 多元创新展宏图
——记盐城康泽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杰
本报记者 韩志伟 通讯员 顾仁洋
在2016年福州秋季糖酒会上,陈杰(中)和他的创业团队为今年的新产品做推广。
在外人看来,他是天生的“富二代”,含着金汤匙出生,他的成功来自父辈的福泽,自己不过坐享其成。但事实并非如此。他毕业后应聘到大型食品企业,从最基层员工做起,学技术、学管理、学创新……再回到父亲创办的企业,一步一步踏实开启他的创业之路。他,就是盐城康泽源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杰。
陈杰出生于1985年,是在龙冈粮管所工作的陈中星的独生子。陈中星受浙商“前店后厂”的商业运作模式启发,创办了中星食品厂,这也是盐城康泽源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多年来,艰苦创业、勇敢搏击商海的父亲是陈杰心目中的“男神”。父亲整天忙于事业,公司业绩蒸蒸日上的同时,陈杰也看到了父亲的辛劳和不易。那时的他就下定决心,以后要学习企业管理,学成之后到公司帮助父亲共同开辟商业疆土,干一番事业。
2004年,从盐城师范学院毕业的陈杰,没有像别人猜测的那样,凭借父亲的关系,直接进入康泽源食品有限公司就职。他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先到大型食品企业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并且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锻炼自己,等到有了足够实力再回到父亲的公司。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应聘进入天津旺旺集团做销售工作,他从基层销售员做起,边做边学习大公司的管理与布局。凭着在学校学习的商业策划知识及父亲管理企业时对他的耳濡目染,还有自身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精神,陈杰很快就从众多的“打工仔”中脱颖而出,获得了老板的青睐,不久就被提升为区域经理,2006年又被公司调任上海做市场策划。一路走来,陈杰拼得很辛苦,也学得很用心,从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到具有经验的管理人才,这中间付出了多少,只有他自己知道。
陈杰在天津旺旺集团干得风生水起。可2007年底,父亲的企业要上一个糕点膨化食品的新项目,急需帮助。陈杰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在天津的工作,回到父亲的公司,帮父亲挑起了企业管理的大梁。
2008年初,陈杰来到公司,正式成为父亲事业上的助手。上班的第一天,他就主动找到父亲,要求从最基层做起。陈杰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了解士兵的将军不是好将军。一个管理者,如果不了解基层员工的工作、生活、职责,那么他就不会懂得如何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会懂得如何鼓励和挖掘员工潜能,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番话让原本担心儿子眼高手低的陈中星彻底放下心来,他终于明白,陈杰这些年在外打拼时光没有白费。
从那天起,陈杰每天与一线员工同学习、同劳动,汗流一处、心贴一起,不仅了解了生产一线的第一手资料,也折服了公司各级员工的心。有一次,工厂接到一份来自南京的大订单,对方要求一个星期内交货,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刚投入生产的设备出现了故障,如不能及时排除,就不能按时发货,在这个关键时刻,陈杰脱掉外套,自己带头抢修机械,经过一天一夜的奋力抢修,设备得以正常运转。看着满身机油,满头大汗的儿子从机器里爬出来,陈中星感到深深的欣慰,儿子不仅有管理才能,也吃得了苦,做得了事!自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经过几年的基层锻炼,陈中星觉得是时候让儿子参与企业的管理了。2015年,陈中星提任陈杰为公司副总经理。上任第一天,父亲就给了儿子一个全新的考验,让他负责新上项目“丫丫妹妹”系列膨化食品的生产、销售任务。陈杰全面运用了在大公司所学到的营销策略,组建了专业技术团队,聘请专家为技术指导顾问,严格控制各道工序的产品质量。聘请专业的推广公司参与品牌的制订、宣传、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企业社会形象。该项目当年投产就为公司带来了销售额超2000万元的可观业绩。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陈杰不忘承担社会责任。他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孤寡老人和贫困学生献爱心,聘用下岗职工再就业,每逢重大节日坚持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
“有责任、讲信用”是陈杰的人生格言,他也一直以此为标杆,不断鞭策自己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