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2016年09月20日
外婆的故事
区妇联主席 程 稚
家,不仅是一种情感牵挂,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修身立德的精神起点。家风犹如家庭成员的纽带,是道德品质的世代积累,是嘉言懿行的代际沉淀,流风余韵,代代不绝,成为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母体。可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风家教则是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对党员干部而言,家风更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家风直接影响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外婆,是一个温暖的字眼,一个幸福的回忆。她是炎炎夏夜为你轻摇蒲扇,讲着神话故事,有时吓得你躲在桌下的人;她是在你放学的路口不停张望,啰里啰唆埋怨你贪玩的人;她是非常生气你减肥,天天逼得你吃撑的人。但我喜欢,邻居、亲戚和所有认识外婆的人都喜欢她、信任她、尊重她。外婆三十岁守寡,含辛茹苦养大四个孩子。自立自强、勤俭节约、先人后己,是外婆一生奉行的准则。
外婆在九十岁之前,一直坚持一个人单独居住,不论儿女怎么劝,怎么请,怎么哄,外婆坚持说我眼不瞎、耳不聋,自己能照应好自己,你们好好把工作干好,我不拖你们后腿,还一直叮嘱,在单位不要怕吃苦,怕吃亏,多干少说。其实,人老了,再加上年轻的时候吃足了苦,外婆浑身上下都是病痛,特别是关节炎,经常疼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白天儿女来看望时,还总是笑呵呵的,浑身劲。为了缓解自己的病痛,外婆坚持每天到公园做操,寒冬酷暑,从不间断,有时病发作了脚疼,就一步步挪去又挪回来,外婆说,越不行越要动,再疼忍忍就过去了。外婆满嘴都是假牙,胃口也特别不好,但每顿都吃满满一大碗饭,基本上也不吃菜,开始我不能理解,后来才听外婆说,吃不下去也要坚持吃,这样身体才能好,才有力气,才不让你妈他们烦神。正常一顿饭,要吃一两个小时,这不是舌尖上的享受,是任务。外婆说,碰到任何难事,都不要怕,都要坚持。
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外婆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件衣服穿几十年是一点不夸张的,每顿饭都是一小碟菜一碗汤,甚至节约到水电,儿女孝顺多少钱、物都原封不动地存着,所以每次无论哪个儿孙去看望外婆时,都要先把家里外婆舍不得吃又舍不得扔的食品清理掉,再补充好新鲜的,然后再听外婆又唠叨又批评我们浪费不应该等等之类。但这样节俭的外婆也会有特别大方的时候,在儿孙过生日的时候,在儿孙学业取得进步的时候,在儿孙工作干出成绩的时候,都会收到外婆丰厚的奖赏,并每次都会千叮万嘱,人家和公家的东西,金山银山,和你没关。
外婆虽然目不识丁,足不出户,却有出奇的好人缘,情商特高,也许先人后己就是外婆的法宝。外婆和十几家邻居住在连成一排的平房里,久而久之,外婆成了周边十几家邻居的大管家,邻居里大部分是双职工,有的是上夜班,有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平时帮这家看个孩子,帮那家收个衣服,帮这家拣个菜,帮那家烧个水,忙得不亦乐乎。有的邻居干脆把家里钥匙交给外婆,有的邻居上班门都不锁,和外婆说声就行。将心比心,外婆身体不舒服时,小小屋子挤满了人,你来我往,有的送药,有的送吃的,有的要送外婆上医院,特别是有一次外婆假牙掉在地上摔坏了,脚疼又跑不到医院,隔壁一位五十几岁的奶奶用自行车推着我七十多岁的外婆,徒步走到医院,配好假牙,自始至终也没打一个电话给我们家任何人。这样普通的一排平房就像一个温暖热闹的大家庭,大家其乐融融,互帮互助,互谦互让,充满着浓浓的人情味,这就是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外婆常说,吃亏是福。
后来外婆年纪真的越来越大了,搬到了儿女的身边,很多邻居舍不得,还隔三岔五找外婆串门,带点小东西,这样的往来一直保持了很多年,外婆中风瘫痪后,有一位邻居看望时,当时眼泪啪啪掉。外婆用她的言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儿女的爱戴。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外婆瘫痪的几年中,儿女们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她,同吃同住,几年的时间,身上从来没有一丝味道,一点褥疮。优良的家风就这样一代代传承。她孙子一家每次从南京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带着重孙子看老太,把重孙子放在床上与老太玩耍,她孙媳妇每次都要搂搂奶奶,亲亲奶奶;她六十多岁的儿女总喜欢拉着妈妈的手说说话,虽然外婆什么都听不懂了,也不认识任何人了,但是她还是像以前一样,整天笑呵呵的,当儿孙围绕在床头,阳光丝丝缕缕地洒落进来,这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这就是最幸福最温暖的家。
外婆走的时候躺在妈妈的怀里,很安详。她虽然早已不在人世,但和她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她的谆谆教诲时时萦绕在我心头,孺慕之情至今绵绵不息。
中国人的家,是《静夜思》里的中天明月、《枫桥夜泊》时的夜半钟声、更是孔鲤过庭的声声教诲、岳母刺字的泣血箴言。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才能成就美满的家庭,而千万个合格的家庭,必将汇聚成强盛的国家。